“疾病只是人生的插曲”!上海90后“渐冻人”如愿当上翻译
受访者/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除署名外)
“我叫寿文清,今年30岁。”大多数女孩都很在意“暴露”自己的年龄,但90后寿文清却为此感到自豪,因为从出生6个月起,她就被确诊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然而她的每一天都活得很有质量。12年前,寿文清以“渐冻人”之躯考进大学,一战成名。12年后的今天,现身“用爱解冻”关爱渐冻人公益活动的寿文清,已经是个翻译。
只是一个“行动不便的普通人”
好久不见的寿文清,这些年避开了媒体的视线,默默地用自己大学所学,自食其力,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只是一个‘行动不便的普通人’。”
8年前,从上海政法学院英语系毕业后,在导师的推荐下,寿文清进入一家翻译公司担任远程兼职笔译员,这样就可以在家里工作。由于学的是法律英语,她现在的主要工作是翻译外贸函件、合同文件,按字数计酬。虽然她不能用双手掌控键盘,但她可以单手使用鼠标展示专业实力。
残疾人能考进大学并不容易,更别说是一个“渐冻人”。
寿文清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中还有一个跟她身患同样重疾的姐姐寿容君。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寿文清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劲儿,从懂事起她就跟爸爸妈妈说:“我要读书,我要上学。”
那时还没有特殊教育和社工服务,不论夏日炎炎,还是寒冬腊月,总是爸爸一路骑着自制的小三轮车风雨无阻地接送她上下学,各种困难也随之而来。为了写字,夏天汗水把手臂、大腿和桌椅粘在了一起,移动一下发红的皮肤就会钻心地疼;冬天即使穿上再多的衣服手脚也会冻僵,手指疼得拿不住笔,她都咬牙一路坚持了下来。
整个中学阶段,作业越来越多,对于寿文清来说困难也越来越大。进入高中之后更是没有一天在零点以前睡下的,实在困了,泡一杯浓咖啡,吃一粒最辣的薄荷糖,再不行,就用力咬一下手指,清醒一下。
2009年7月,当她收到上海政法学院英语系的录取通知书时,激动得无言以对——12年的学习有了延续,父母的企盼有了结果,一个残疾女孩要上大学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寿文清也因此成为了新闻人物。
进了大学,为了方便她的生活,学校给她安排了底楼的宿舍,并且让妈妈与她同住,一切用具都为她量身定做,她所在的外国语学院特意以她的名字成立了“文清志愿者服务队”来帮助她。
大学的课程是每堂课都要换教室的,所以志愿者服务队中的女生负责每天早晨到她的寝室接她上课,课间推着轮椅换教室,还包括课堂上整理课本、翻书拿笔等这些琐碎而又细致的事,而男生则负责抬着她的轮椅上下楼。寿文清在大学的生活问题就在如此充满爱心和真切的关怀下,圆满解决了!
寿文清没有让同学和老师们失望,4年的上政生涯里,她的成绩始终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并连续三年获得上海政法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品学兼优一等奖”,并在大二学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校外也获得了诸如“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2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等殊荣。她还主动给自己“加压”,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英语高级口译,还飞赴北京登上央视英语频道的舞台,并最终荣获“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全国二等奖。
偶像是澳大利亚“海豹人”尼克·胡哲
寿文清的微信签名用英语写着: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2013年底,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不幸的家庭将迎来转机之时,上天再一次跟她们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姐妹俩挚爱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年仅62岁。
父亲的离世,也终止了寿文清的另一个梦想,那就是继续读研深造。“我不可能再像读本科时那样,由妈妈来陪读。”
姐姐寿容君比妹妹大8岁,如今在一家淘宝店里当客服,也是居家办公。姐妹俩每天一起在电脑前工作,你做你的客服,我当我的翻译,虽然因为个性差异、爱好不同,会经常拌嘴,甚至“掐架”,但彼此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相依相伴。
爸爸走了,姐妹俩的起床、如厕、洗澡等再普通不过的日常起居,要由妈妈一人护理,实在是力不从心。有时一个不巧,卫生间地面湿滑,妈妈抱着姐姐两个人一起从马桶上摔倒在地。眼看妈妈年事已高,家里请了钟点工。
每天一大早,由钟点工照料姐妹俩起床洗漱,然后坐到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八九点,再由钟点工帮助她们结束一天的工作——休息。她们每天的作息,平常又规律。
这些年来,寿文清的人生字典里多了“志愿者”,多了“病友”,志愿者们为“渐冻人”所做的一切,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蒲公英渐冻人罕见病关爱中心携手“以岭医院”开展渐冻人护理培训公益项目;和古北扶轮社等共同主办“用爱解冻”渐冻人关怀活动……通过一系列公益项目,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渐冻症,关注病友和他们的家庭,使得更多渐冻症患者得到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一直“信自己”的寿文清,偶像是澳大利亚知名“海豹人”尼克·胡哲。2010年,尼克在华东师范大学演讲,朋友给她弄了两张票,在听完尼克的演讲后,寿文清非常震撼。她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没有四肢的人,居然会骑马、踢球、冲浪、打高尔夫,甚至会开游艇。尼克那种坚韧的毅力和享受生活的乐观态度,深深感染了寿文清,并且影响了她的一生。
“‘一个行动不便的普通人’是我这么多年来对自己的定位,疾病只是人生的插曲,并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轮椅只是代步的工具,而无法成为禁锢我们的牢笼。”寿文清祝愿所有的病友都能常怀感恩之心,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 对话寿文清 ==
从初中就立志成为翻译家
记者:高考时你所有志愿都填报了英语专业,为什么?
寿文清:我从初中起就立志要像张海迪那样,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或者翻译家,这样在家就可以工作了。初中时,坐在我前排的男生经常带一些口袋书在课堂偷偷看。有一次,他把《哈利·波特》的中译本系列借给了我,看完这套书后,我便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像这套书的译者那样独立地翻译小说。
记者:如何理解“一个行动不便的普通人”?
寿文清: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我们只是基因稍微出了点问题。我认识的不少罕见病患者,他们并没有认为自己跟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他们有的开猎头公司,有的担任F1注册摄影师,干得也很出色。
记者:你还有什么梦想?
寿文清: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自己能通过函授等方式,继续深造;从“渐冻人”这个群体来说,我希望因罕见病重度致残人士也可以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减轻家庭负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