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排名第2位
2021-07-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在7月8日下午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论坛上发布的一份《2020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在参评国家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美国。中国及时把握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数量持续增长,人工智能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升至第2位

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是反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共同研究发布。研究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人工智能创新指数综合得分从2019年的第3名上升至2020年的第2名,仅次于美国。从具体指标看,中国在基础支撑、创新资源与环境、科技研发、产业与应用等方面均表现良好,四个一级指标均排名前十。

中国的人工智能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9年,中国落后韩国3分,位居第3;2020年,中国已领先韩国4分。中国也是唯一一个进入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从综合得分看,与韩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已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研究显示,美国是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最强的一极,以66.31的总分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根据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总得分排名,46个国家可以划分为四大梯队。美国独列第一梯队;中国、韩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加坡、以色列、日本、法国等14个国家位居第二梯队,得分处在30-60分;卢森堡、比利时、奥地利、捷克、意大利等24个国家属于第三梯队,得分在15-30分;越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根廷、罗马尼亚、墨西哥、印尼等7个国家处在第四梯队,得分在15分以下。各国的科技研发能力呈现明显的断层分布。

“人工智能创新资源与环境”仍需改善

在构成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的四项一级指标中,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人工智能科技研发”“人工智能产业与应用”三个方面均拥有绝对优势指标,“人工智能创新资源与环境”不少指标仅处在中等水平。

人工智能基础支撑是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的必要根基。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支撑”排名第4位,计算基础表现尤为突出。截至2020年7月,中国共有226个超算中心进入全球500强行列,居全球首位,是美国(113个)的两倍;共拥有85个数据中心,排名第9。

人工智能科技研发产出是一国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直接体现。中国“人工智能科技研发”排名第3位。论文和专利总量遥遥领先,反映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内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2019年,中国学者共发表5.52万篇人工智能相关论文,排名第1;在人工智能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共计3555篇,排名第1;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为5.76万件,授权量为1.65万件,均排名第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情况体现了一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竞争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排名第3位,其中,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企业融资金额均排在前两名。截至2020年9月,中国共有823家人员规模大于10的人工智能企业,排名第2;人工智能企业累计共获得377.01亿美元的投资,排名第2,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额为0.33亿美元,排名第1。

人工智能创新资源与环境是推动人工智能持续创新的核心动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资源与环境”排名第8位,主要问题在于人工智能顶级学者和从业人员人口参与率不高,高校基础学科建设相对滞后。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百万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中仅有17位人工智能顶级学者,与排名第1的卢森堡(567人)差距很大;每百万劳动人口中人工智能从业人员有290人,而排名第1的新加坡则有7133人。在人工智能基础学科建设方面,中国离美国还有较大差距。美国在数学、物理、神经科学三个专业上排名世界前200的高校分别有49所、57所、70所,而中国分别有27所(约为美国的1/2)、8所(不到美国的1 /7)、6所(不到美国的1/10)。

上海将建设数字化转型奉献预警监测体系

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伦理规范。论坛上,还发布了《上海人工智能社会方案》。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有强介绍,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拟围绕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需求,结合科技部社会实验工作要求,重点聚焦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重大和高频急难的议题,梳理国际人工智能技术的规范进展和特别关注,监测了解当前国内人工智能及数字技术应用中公众关注和反映较多的问题,对数字鸿沟等问题予以规范的建议。

根据这一方案,上海将建设数字化转型技术评估和风险预警监测体系,研发人工智能社会风险感知的预测评估工具、指标方法,精准识别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支撑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同时助推技术标准规范、流程再造等制度创新成果,促进人工智能产品、安全测评认证标准的形成,引导人工智能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的培育,支撑人工智能发展新赛道的抢占。并总结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效,发现、凝练和交流具有国际示范效应的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和最佳实践,展示负责任发展的“上海形象”和“上海经验”。

上海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任务体系包括监测评估、统计报告和成果交流等。研究实施由上海市科委领导,依托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设立上海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研究中心,按照任务系统分类需要和规定成立若干分中心,并组建相关研究队伍和人才库,包含人工智能、社会学、 法学、伦理学、治理等相关人才,打造稳定的多学科、长周期联合研究团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