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这些防疫提醒请收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贾英华/制图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检出阳性病例后,短短8天内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53例;广东、辽宁、安徽、四川也相继报告与南京关联的感染者。专家提醒,暑假是旅游旺季,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境!出游时一定要戴好口罩,旅游景区和机场需要格外提高警惕。
7月2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1例(云南16例,福建3例,广东3例,四川2例,北京1例,天津1例,上海1例,山东1例,湖北1例,陕西1例,甘肃1例),本土病例55例(江苏48例,四川3例,辽宁2例,云南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针对此次南京疫情的来源,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之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国内疫情基本都是境外输入,此次溯源工作还在进行中,目前还不确定。但是,禄口是国际机场,很有可能是通过冷链运输或人员传播导致。
“此次疫情说明防疫仍有漏洞,应该高度警觉。”对此,张伯礼院士提出了三条建议措施。
第一,要积极推广和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即使被感染也是轻症,不会转为重症,对患者自身是有保护作用的。
第二,要堵住漏洞。此次的疫情说明南京禄口机场存在漏洞,可能在垃圾处理、机场清扫、货仓清扫等方面存在不严谨的地方,需要更细致的排查以堵住漏洞。张伯礼院士提到,总体来说国内整体形势不错,相信漏洞很快就能堵住。但是针对此次教训要痛定思痛,反思哪些方面可能存在漏洞。
第三,暑假是旅游旺季,一定要戴好口罩,旅游景区和机场需要格外提高警惕。
>>>贴士
来沪、返沪会被隔离吗?
目前,上海各区是疫情低风险区域,根据国内的疫情防控政策,不对疫情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隔离措施,所以一般情况下,上海去外地不用隔离。上海防控办此前消息,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境。
市防控办日前发布通知:本市继续做好境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健康管理。
1、高风险地区
对高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所有来自或途经高风险地区的来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尽快且12小时之内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2、中风险地区
对中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所有来自或途经中风险地区的来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尽快且12小时之内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3、低风险地区
需出示健康码绿码,无需隔离,无需核酸检测。
▎个人防护须知
市民出行还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根据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之前发布的提醒,在公共交通工具、办公场所等这些公共场所,市民应认真做好各项防疫措施,确保思想不松懈、防控要到位、
▎公共交通工具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全程佩戴口罩;
✪积极配合交通部门采取的测温、查验随申码等防控措施;
✪尽量减少碰触公共物品,注意手卫生;
✪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时,可适当开窗保持通风。
▎办公场所
✪乘坐电梯或进入其他人员密集场所需佩戴口罩;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环境整洁;
✪对复印机、电话机等公用办公设施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减少会议或控制会议规模,参会者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会议期间保持开窗通风。
▎医疗机构
✪就医者应提前了解就诊流程,缩短在医疗机构内逗留的时间;
✪进入医疗机构应配合测量体温,主动出示随申码,并全程佩戴口罩;
✪勤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不用脏手触摸眼口鼻。
▎商场(超市)
✪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减少逗留时间;
✪选择通风良好、环境清洁的商场(超市);
✪在相对密闭场所和人群密集处应佩戴口罩;
✪购物时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用脏手触摸眼口鼻;
✪尽量使用非接触式的电子化支付方式。
▎餐厅
✪选择间距较大、通风良好的位置落座;
✪避免拥挤,可错峰就餐或者打包外带享用;
✪用餐前应规范清洗双手;
✪两人以上合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尽量使用扫码点单和非接触式的电子化支付方式。
▎影剧院
✪提前预约购票,并准备好随申码,配合测量体温;
✪观影观剧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饮食;
✪有序入场和退场,避免拥挤,保持社交距离;
✪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口鼻。
▎宾馆
✪选择入住卫生条件较好的宾馆;
✪配合宾馆采取的测温、查验随申码等防控措施;
✪乘坐电梯需佩戴口罩;
✪进入房间,应先开窗通风;
✪自备水杯、毛巾等个人用品;
✪尽量使用非接触式的电子化支付方式。
▎防疫“三件套”
科学佩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科学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患者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
保持社交距离: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人们在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飞沫,飞沫的传播距离大部分集中在1米左右,因此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可以有效防止病毒传播。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不随地吐痰,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不购买、宰杀、接触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重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防护“五还要”
口罩还要戴:乘坐交通工具、进入医疗机构等场所时,要按照要求佩戴口罩。进入密闭空间、人群密集区域或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应及时佩戴口罩。出现感冒、咳嗽症状时,应自觉佩戴口罩。
社交距离还要留: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处或室内密闭场所,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要拥挤,自觉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避免与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
咳嗽喷嚏还要遮: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挡口鼻,防治飞沫飞溅,使用后的纸巾立即丢进垃圾桶并洗手。
双手还要经常洗: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咳嗽打喷嚏遮挡口鼻后、接触生鲜食材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不要用脏手触摸眼口鼻。
窗户还要尽量开: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形成空气对流为佳,保持清新、整洁的生活环境。
最后,在提醒一句:暑假是旅游旺季,一定要戴好口罩,旅游景区和机场需要格外提高警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贾英华/制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