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关爱,叫梧桐树下聊家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位于徐汇区世纪商贸广场3楼的“梧桐space”青年中心从即日起多了一重功能——离异父母探望监督未成年孩子的基地。
而随着徐汇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纠纷解决机制项目签约。徐汇首批青少年社工也受聘为“社会观护员”,成为离异父母和孩子间的“小娘舅”。这意味着今后市阳光中心徐汇工作站将正式开启徐汇区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服务工作,在收到徐汇区人民法院委托后,将安排受聘的社会观护员具体开展家事调查、家事调解、回访观护等工作。
社会观护员成为青少年和离异父母间的桥梁
“不想让我看孩子,又想让我掏抚养费,想得美。”“我爸妈小时候就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我对孩子下手重点也是为了她好。”……现场,由徐汇区青少年事务社工自编自导自演、改编自真实案例的情景剧《遇见阳光,重拾爱》,全面展示了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家事案件纠纷化解的全过程。
案例中的当事人小小(化名)的抚养权发生变更,由爸爸变更到了妈妈那里,爸爸一怒之下将前妻告上了法庭。但在社会观护员的斡旋下,双方的矛盾得到平息。妈妈放下了芥蒂,爸爸得以定期探望女儿。
全程参与此案例的工作站的总督导王珮珺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去年9月份尝试接手的一个案例。如今受聘为社会观护员后,今后社工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担任家事工作。离异的夫妻如果想要探望孩子,未必要前往一方家里,可以约在第三方场地,如果区域内这样的人群比较多的话,未来也可以考虑为这个人群在梧桐space度身定制亲子活动。
“以前,即便有矛盾,不少父母还是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家庭矛盾不会外显,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青少年社工,来获得社会支持,尝试化解家庭矛盾。这是一种好的趋势。”王珮珺表示。
徐汇区未成年人司法服务工作有创新举措
徐汇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吴琰认为,徐汇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纠纷解决机制项目落地以及“梧桐space”探望监督基地的成立,是徐汇区未成年人司法服务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功能拓展的一个有益探索。希望青少年事务社工以此为契机,让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服务这一全新的工作在徐汇有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徐汇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徐世亮与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总干事黄旦闻签订合作协议,为徐汇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法院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的审理过程搭建平台,通过协助开展社会调查、纠纷调解等工作,不断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
湖南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王华与共青团徐汇区委员会副书记(主持工作)陆璟琨共同为“梧桐space”徐汇区家事工作探望监督基地揭牌,徐汇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可以在这一阵地,帮助未成年人父母在探望权履行中进行有效沟通、化解纠纷矛盾、正确行使权利、主动履行义务。
市阳光中心行政主任吉星明介绍了徐汇区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队伍专项培训方案,为打造一支服务精准、工作规范,专业扎实的社工队伍,徐汇区全体青少年事务社工将从专业层面、实操层面、技术层面等方面,接受为期三年的全方位、系统化培训。共青团徐汇区委员会副书记阮译萱与市阳光中心项目运营主任郭明签订专项培训协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