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她们,让核酸检测跑出“上海加速度”
2021-08-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一个测核酸的动作,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被重复了无数次——无数根被医护人员举起又放下的棉签,无数件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是他们撑起全员核酸检测的高效运行。

眼下正值酷暑天气,因为全身穿着防护服,短短几分钟内,来自杨浦区中医医院90后护士赵宴的衣服就能从内湿到外。正是无数像她这样的医护人员在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让核酸检测跑出了“上海加速度”。

  三到四秒完成一次咽拭子采样  

炎炎夏日,全身穿着防护服,这群核酸检测护士们的衣服短短几分钟就能从内湿到外。每周一到周六,1991年出生的“大眼睛”护士赵宴要在核酸检测岗位上坚守近8个小时。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维持了一年多。

上午8时不到,位于眉州路上的杨浦区中医医院的核酸检测点还未正式开放,就已有不少市民前来排队。再次进行消毒后,赵宴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抬起头,摘下口罩,张大嘴。”赵宴的动作极其熟练,只见她将棉签在被检测者的喉咙内刮过,三到四秒钟就能完成一次咽拭子采样,样本随即被装进一个试管。每完成一人检测后,赵宴就会里外进行消毒,包括被检测者坐过的凳子。之后,开始为下一位市民进行核酸检测。没几分钟,汗水便顺着赵宴的耳边流淌到肩颈背,有点发痒,有点刺痛。不过,感觉热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接下来就是继续忙碌工作。

眼下天气善变,时而酷热难当,时而倾盆大雨。医院临时搭建起的检测点虽晒不到太阳,但八月的高温下,一些市民已汗流浃背。

“阿姨,放心,马上轮到您了。”趁着上一位检测完的空隙,赵宴还会和后面的市民打招呼。赵宴告诉记者,医院附近大多是老旧小区,老年人比较多,部分老人存在听力障碍,沟通就稍微困难一点,加之天气炎热,排队等候也是件辛苦的事情,不过大多数人都很配合。

面对大批侯检人群,除了中午检测点消毒外,赵宴有短暂的时间可以休息片刻,其余时间几乎不喝水和上厕所。

“不能停下来。”即便防护面屏因汗水有些模糊,赵宴依然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并在心里一遍一遍地为自己鼓劲打气。她只希望自己采样的速度可以快一点,更快一点,这样市民就可以尽早完成检测。

  严格的防控是最好的护佑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中最广泛的就是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采集咽拭子时,恰恰就需要被检测者摘下口罩,张大口腔,此外,拭子又是直接刺激被检者的咽部,极易引起咳嗽和恶心反射,因此,每采集一个拭子,都存在着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的风险。

1987年出生的护士彭晓慧是杨浦中医医院核酸检测点的负责人,医院开设核酸检测采样点后,她就报名来到了这里。

“看似重复的几个动作,不敢有一点疏忽。”彭晓慧告诉记者,今年8月2日上海报告新增一例本土病例后,核酸检测量瞬间大幅增加,对大家的考验不小。“一位采样护士一天的检测量从100多人次,一下子增加到了300多人次。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尤其对手腕的考验度比较高,有时候还得贴上膏药。”

核酸检测,如果防护不到位,还可能出现交叉感染。按规定,核酸检测排队人员前后应保持1米距离。在采样点,彭晓慧不时提醒大家佩戴好口罩,保持一定距离。在她看来,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每一位市民都是一道防线,在这非常的时刻做好自身防护,就是对抗击疫情一线最大的支持。

“严格的防控是最好的护佑。”彭晓慧说,冠状病毒检测的重要手段,看似简单的咽拭子采集,却是抗疫一线最为危险的操作,所以每个人都在做最大的努力。

  让核酸检测跑出“上海加速度”  

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正是她们让核酸检测跑出了“上海加速度”。

8月2日,本市浦东一医疗机构报告,发现浦东机场货运区一名外航货机服务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8月2日深夜,上海浦东机场连夜展开大规模核酸检测,近5万名相关人员集中采样。为确保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有序,机场区域设立25个采样点,现场医护人员数量超过200人。彭晓慧就是其中一人,从当天深夜一直忙碌到次日清晨。不过,“检测样本结果均为阴性”的消息让大家瞬间忘记了疲惫。

来自上海市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近来全市核酸检测量日均达30万人份以上,较之前翻了三倍有余,多家医疗机构为缓解核酸检测排队候诊时间长,增派人手、优化流程,确保精准防控、筑牢防线之时,尽可能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

仰头、张嘴、采样……不到3秒钟,采样结束。在核酸检测点,李先生起身,向赵宴说了一句“谢谢”。这一句句来自酷暑中的声音,像一阵清风,更是一股团结、友爱的力量。

“从酷暑到寒冬,24小时待命、随时上线……我们是一群人在一起战斗。”彭晓慧说,他们仅仅是千万抗疫大军中平凡的一员,但是她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终将会过去。

中午11点半左右,赵宴脱掉防护服,额头露出几道泛红的印子,被汗水浸泡的双手泛白起皱。她走出检测点,短暂享受了一下新鲜空气。简单吃过午饭,没等身上的衣服干掉,又匆匆忙忙回到采样点,手套、帽子、防护服、护目镜……装备齐全后,再次投入了工作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