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扔后果很严重!请让废弃口罩有“归宿”
2021-08-17 上海

地铁站外的废弃口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一个多小时,在地铁站外,就能捡到367个被到处乱扔的废弃口罩,这是上海一名市民最近的“有心之举”。废弃口罩乱扔,看上去是小事,其实造成的危害却不小,从个人到城市,如何处理好这样的垃圾,也是城市的软实力体现。

 ◆ 针对乱扔行为 ◆ 

看看分类处理有多慎重

疫情原因,戴着口罩出行这两年来已经成为市民“标配”。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刘永龙却经常看到有人将口罩胡乱丢弃在路边。前不久他去滨江森林公园,在地铁10号线双江路站1A口更是花费一个多小时“收集”到了367个废弃口罩。

在公共场所随意乱扔口罩,其实并不是个例,尤其是在不少地铁的出入口。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废弃口罩乱扔的危害性,但来看看后续处理的复杂,或许就能明白,图方便地随手一扔,其实是在害人害己。

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了解到,在上海,废弃口罩的处理,是按照中国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引,结合不同类型的场所,分类进行的。

第一类是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集中隔离观察点及定点收治医院产生的废弃口罩。这类口罩被纳入医疗废物类别,会被直接投入医疗废物的垃圾袋,纳入医疗废物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第二类是居家隔离观察人员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与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一并消毒装袋,由属地环卫部门单独收集,专人专车,统一运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厂,即时焚烧处置。第三类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用的废弃口罩,也是平时产生量最大的一类口罩,纳入既有的环卫收运体系,建议市民使用塑料袋密封后投放在干垃圾的容器内,作为干垃圾纳入处置系统,最后同样也是通过焚烧无害化处理。

为何要这么慎重地分类处理?正是因为使用过的口罩可能携带大量微生物,如病毒、口腔细菌等,使用过的口罩若处理不当,会潜藏一定的感染风险。为了尽可能降低废弃口罩的二次污染风险,有关部门对于废弃口罩的处理才会有如此明确的分类要求,规范处理。同时也是考虑到市民方便,对于市民日常使用的一次性口罩其实仅仅要求单独包好扔进干垃圾中,后续环卫部门可以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将废弃口罩投入干垃圾箱中,只是举手之劳。上海已经推行了两年的生活垃圾分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市民朋友们基本都能够做到普通垃圾不乱扔乱丢,对于废弃口罩,相信我们提醒后,认识到危害,市民朋友也会及时警醒。”有关人士这样表示。

 ◆ 注重长远影响 ◆ 

用生动一课唤醒更多人

在环保组织负责人刘永龙看来,乱扔的废弃口罩会带来很大的环境隐患。一次性口罩属于不可降解塑料,在环境中降解需长达400~500年的时间。根据环保组织Oceans Asia的数据,去年,全球共产生了约520亿个口罩,有超过15亿个医用口罩流入海洋,给海洋生物带去了极大的伤害。而口罩未被焚烧处理,流入外部环境中,很难自动降解,其中析出的微小塑料颗粒会污染环境,最后通过水、动物回到人体中,对人类同样也会造成伤害。

在刘永龙捡到300多个废弃口罩的双江路附近,正是临海的滨江森林公园,地铁站不远处则是高新河。市民随手乱扔的垃圾被雨水冲刷后,很有可能顺着河道入江入海。台风“烟花”来袭时,曾有大量海洋垃圾被冲上岸,覆盖了滨江森林公园2公里的江堤,其中不乏废弃口罩这样的垃圾。

不过让他感到感动的是,有更多的人对环境保护富有激情,其中很多都是青少年。那场台风让原本美丽的滨江岸线变得一片狼藉,也让1000多个像他这样的环保公益团体成员和1500多个个人、家庭报名参加了滨江森林公园发出的净滩活动。

滨江森林公园园长毕庆泗至今还记得第一个周末的场景,虽然下着大雨,但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穿着雨衣的环保志愿者们依然齐心协力,从早上9点一直忙到下午,有骑行队的队友甚至从闵行骑行了55公里赶来。来自隧道股份市政集团沿江通道浦东段主线1标项目的青年建设者们组成的志愿队,一次次地将亲水平台上装满的垃圾袋搬运到堤岸上。那一上午,他们共捡拾干垃圾650多袋,约3000多斤,可回收物10袋,约300多斤。

看到这么多亲手整理出来的垃圾,参加了当天行动的小志愿者耿华谦感到很震撼:“我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垃圾在海里,以后我一定要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也要告诉身边的小伙伴们。”他的父亲耿先生没有后悔带着孩子来体验,在他看来,爱护自己的城市,爱护地球,不能只靠书本,更要通过实践来感受。

“其实这几年每年我们都会定期举办这样的净滩活动,这也是非常生动的一课,让大家非常直观地感受海洋垃圾对市民和对生活的影响,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乱扔垃圾,注意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毕庆泗说。

 ◆ 增强后续保障 ◆ 

监管覆盖面更广处理能力更强

记者也了解到,除了人的意识提升之外,上海在垃圾分类的监管和后续硬件保障上也在不断提升。

在前不久公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考评结果中,上海各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均达到“优秀”水平,杨浦区、嘉定区、崇明区位列前三。有意思的是,这次考评还首次列入了重点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绿化市容部门表示,这是针对两年来公共场所分类实效不明显而专门强化的,对全市高校(大专及以上)、重点医院(三级乙等以上)、重点客运交通枢纽(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进行了专项考评。

监管覆盖面更广的同时,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也更强。记者了解到,上海生活垃圾的末端处置也在近几年来不断“增能”。在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就配置了8条750吨/日的机械炉排炉焚烧线,设置3台50兆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全部马力开足后,日均处理垃圾量可达6000吨。老港一、二期工程总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将达300万吨/年,约占上海市居民年产生垃圾总量的1/3,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

老港二期大楼的外观十分现代化,内部的样子也完全“颠覆”人们对传统垃圾焚烧厂的想象,没有漫天的浓烟、扑鼻的臭味、脏乱的场景,倒是像进了一个“智慧工厂”。“老港二期是上海垃圾处置单位中最‘聪明’的,现场生产所有数据都能在中控室内接收、自动分析、自动反馈,最终自动控制所有现场设备运行。”上海环境集团再生能源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老港分公司总经理朱四六介绍,老港二期有超八成作业实现了机器操作,焚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二期的排放标准也在同步提升,更为环保。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