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共学同做|00后医学生实践团赴疆采集援疆医务工作者的大爱故事
学生在百年喀什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胥欣怡
今年暑期,一群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的00后学生组建“口述援疆,白衣传承”医疗服务党史宣讲团,来到祖国西部边陲喀什,用8天时间走访上海援疆定点医院,挖掘学习援疆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开展急救及党史理论宣讲,忙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作为这趟“行走思政课”留下的一份特别礼物,这群已经返沪的医学生正通过编制访谈实录手册,希望能以此带动更多学生心系民族团结,树立医学理想,为“健康中国”不懈奋斗。
学生参观喀什二院
在“医德医风立德树人”中感受思政力量
实践团一行最为难忘的,是喀什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以及援疆医疗战线上时刻涌动的大爱故事。围绕“我想走近你、了解你 、成为你”这一主题,宣讲团在上海和喀什先后访谈了15位援疆医疗专家和4位新疆医务工作者,记录上海援疆医疗团队一步步把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打造成深受当地群众信赖的三甲医院的创业历程。
无论是已经圆满完成援疆任务的原喀什二院院长、上健医校长吴韬,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熊肇明,还是正在喀什奋斗的上海市第十批第一轮医疗援疆专家、喀什二院肾病科主任杨满,喀什二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陶晓明,他们珍贵的援疆回忆和正在发生的动人故事,向新一代医学生很好地诠释了“白衣天使 大爱无疆”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宣讲团领队、上海健康医学院校团委书记顾斐雯介绍,《口述援疆 白衣传承》将全由学生自采、自写、自编,这些发生在援疆医疗战线上的鲜活故事,是医德医风的优秀教材,也是学生思政、党史教育的好教材。实践成果将结集成册,影响更多的医学生,坚定大家医学理想,为“健康中国”不懈奋斗。
在口述实录采访组成员、20级临床医学本科的陈诺看来,作为医学生,用怎样的情怀去诊治病患,如何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始终彰显人文关怀,是值得反复思索和不断践行的。此行能以采访口述的形式,近距离感受援疆医生的风采,对实践团而言意义非凡。
小组成员采访
从身边人身边事汲取精神养分
在用心倾听援疆医生的援疆经历,为人、处事、从医方面的心路历程时,医学生们无不深受感动。
为致力于打造一个喀什二院的妇产科团队,真正地让喀什人民拥有专属于他们的医疗团队,自幼在喀什长大的ICU副主任玛丽亚•玉苏甫选择反哺家乡。三年间,她多次往返沪喀两地,深入增进医学知识,这样哺育家乡的奉献精神让团队内的新疆成员阿尔曼江十分动容,也希望能为故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满是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科的主任医师。现为上海市第十批第一轮医疗援疆专家,参加中组部组团式援疆项目担任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肾病科主任。采访过程中,杨满表示,援疆之路虽艰辛,但当地医疗卫生行业生态优良,民风淳朴,医务人员能感受到患者的信赖和治愈后的感恩之情。“医德是一面以人为本的旗帜,医风是一座医患和谐的丰碑”“学医不光要求有出类拔萃的硬功夫,也需要细腻的能代入他人视角的心灵”,这样的金句留在了同学们的采访笔记上,更刻在心里。
喀什二院副院长陶晓明在担任高考保障工作时,遇见一名考生晕厥,通过专业判断后,他选择为之输液与心理安抚,勇担责任,为考生继续考试争取到机会。在喀什地区第一次疫情暴发时,陶晓明第一时间锁定疑似患者,按规范做好了流调、检查、消杀、隔离和转运工作……陶医生身上的责任担当,沉着冷静,都让实践团成员李建博记忆犹新。
处事雷厉风行的辜臻晟医生与外刚内柔的陈麒医生,在工作与困境面前始终昂扬着精气神,但医者仁心,七尺男儿还是会因提起一位失明的小女孩患者而潸然落泪,也会因为愧疚未能陪伴妻子做手术而眼含热泪,这种刚强与柔情的强烈对比,让采访组核心成员、2019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韦亚宁感佩万分:“从他们每一个人身上,我感受到那就是书本上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者形象,他们一个个都是鲜活的存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医者“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的细腻情感,讲述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流露出的仁爱关怀,运用到实际中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抚慰”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间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让这群医学生明确了将来要做一名怎样的救死扶伤的医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海健康医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李若洋作为指导老师之一,最为感动的是,她明显体会到实践团成员们的变化,一位位专家,一次次走访,把“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深深印在每个人心中。不止一位同学提到,要真正把自己所学服务更多的人,要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融合在一起,也正是榜样的力量让他们从思想上职业素养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升华。
“希望他们能把这次的心得和经验融入到未来的学习中,并能影响到身边的同学,共同为祖国卫生事业做出贡献。”李若洋说道。
同学们加紧编制的这份“口述援疆,白衣传承”实录手册有望在9月底前完工,未来作为学校团课教材之一,供各团支部学习交流。
向社区赠送急救包
活动丰富多样带去文化交融
另据了解,除访谈当地援疆医生,在新疆的8天,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服务党史宣讲团还通过健康科普与党史宣讲的形式,提高新疆当地民众的急救意识与技能,体悟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
新疆班同学带来原创小品,演绎了“当家人意外呼吸心跳骤停怎么办”的生活场景,幽默风趣的形式时不时逗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汉族同学和维吾尔族队员密切配合,运用普通话和维语双语结合开展了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并邀请在场观众一同学习包扎训练。
宣讲团还以党的初心始发地上海为主线,用社区居民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的方式方法阐发新思想,引导当地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海故事与新疆故事的相互碰撞,使两地群众了解更多红色故事,也让文化更深交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胥欣怡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