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好去处|藏在奉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灯之首”奉贤滚灯
2021-09-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刘秦春/文 常鑫/图、视频

“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你知道奉贤有一项传承了700年的民间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吗?被称为“百灯之首”、堪称“中华一绝”的奉贤滚灯究竟有何魅力?青年报记者前往奉贤区柘林镇的滚灯展馆一探究竟。

滚灯展馆已开放,舞滚灯庆节日

正值中秋小长假,上海有什么了解民俗文化的好去处?“奉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很多,其中奉贤滚灯作为国家级项目不仅寓意美好,也十分有趣味性。之前在中学学农时会学习编织滚灯,来奉旅游者可以通过这类手工体验文化传承。”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戚泽楠近日被评为“南上海最佳代言官”,她提到了奉贤滚灯。

有着 “灯中之王”美誉的奉贤滚灯究竟是什么样的?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据了解,奉贤区柘林镇南胜村莲创智谷里的滚灯展馆已开放,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奉贤滚灯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还能听到滚灯的传承人们讲故事。

展馆内陈列着别具特色的滚灯民间表演戏服,摆放着直径不同、大小不一的滚灯,“滚灯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活动,小孩就用28厘米小直径的滚灯,青壮年才能拿得起直径为1.35米的大滚灯”,奉贤滚灯市级传承人王正荣介绍道。一旁还能看到用来编制滚灯的毛竹,以及编制了一半儿的“五角星”形状的滚灯的一部分,“这是滚灯的一个特色,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它,都能看到一个五角星的形状”,王正荣说,他还现场表演了“鲤鱼卷水草”“嫦娥盘头”“高抛缠腰”“大雁展翅”等大、中、小滚灯的经典表演动作。

奉贤地处杭州湾入海口,相传历史上水患频繁,于是民间出现了戴着二郎神面具舞滚灯以求降伏水魔的祭祀仪式。随着不断发展,奉贤滚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娱乐方式,每逢灯会、节庆、五谷丰登、贺高升等好日子,舞滚灯就成了最佳庆祝方式。

“通常我们都会在例如年三十晚上、年初五迎财神、元宵夜等喜庆的时候舞滚灯,欢庆节日”,王正荣说滚灯是喜庆的,所以表演滚灯的戏服一眼看去也都是红红火火的,滚灯的内灯还会包裹红布,点缀着各种象征喜庆的元素。

“滚灯进校园”,700年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孩童站立在竹子制成的滚灯上表演着各种动作,身强体壮的大人则不停抡掷着滚灯,即使翻来覆去,灯也不熄灭。这是清朝诗人彭孙贻曾在《轮灯》中描述的滚灯场景,“儿童缚竹为轮,辗转相环,旋转飞覆,而灯不倾灭。壮士运之,衢中腾掷不休,曰滚灯”。

“我是最了解奉贤滚灯的人,见证了奉贤滚灯这项民间艺术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个过程”,王正荣是奉贤滚灯的第五代传承人,“滚灯起源于柘林镇胡桥地区,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有着“百灯之首”“灯中之王”美誉的奉贤滚灯来自于群众,扎根于民间,集舞蹈、体育、艺术、杂技于一体,富含多种表演形式,包含多种动作套路,完美融合艺术表演与强身健体。“还有部队士兵会把舞滚灯当作日常训练体能的方式呢”,王正荣表示。

随着老艺人离世,滚灯的传承和发展一度陷入艰难境地,甚至面临失传。而现在,奉贤滚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在不断开拓新方法和新路径,让滚灯得以代代相传。

制作滚灯和滚灯香囊就是奉贤滚灯传承的一种方式。柘林镇滚灯爱好者宋玲莉示范教学小滚灯及滚灯香囊的制作方法,她先拿出6根长度和宽度都相同的带子,然后给每根带子绑上红色缎带,一步一步编织着滚灯。“通常在一些庆祝和展示活动上,我们会用到这种手作小滚灯”,据宋玲莉介绍,柘林镇滚灯传承人及爱好者们制作的滚灯及滚灯香囊目前是无法在市场上买到的。

据介绍,为更好地传承滚灯,柘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了“滚灯进校园”的活动,目前已经为奉贤中学附属中学和奉贤中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们带去了相关课程。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思燕担任滚灯课程教学组长,滚灯市级传承人沈玉琴、代表性传承人钱春燕和蔡呈冬担任课程老师。

“奉贤滚灯是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我们将继续以“非遗在社区”工作为契机,打造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民间文化艺术,做好奉贤滚灯等各类民间文化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发扬”, 柘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书记包鲜红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刘秦春/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