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改建成为上海第一个全面开放的历史风貌校园,滨河空间打造“苏河明珠”
2021-09-24 上海

苏州河畔的百年校园融入滨河空间。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踩一踩精美而具匠心的大理石“弹格路”,手捧一杯校园出品的醇香咖啡,看光影之下苏州河两岸的景致,还有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之美……华政校友沈小姐中午时分就在朋友圈里用“九宫格”美图安利下这美好的感官体验。

开放、融入,将静谧的大学校园建设为真正的社会公共空间!昨天,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段滨河空间“一带十点”向市民开放,普通市民漫步苏河边,亲近华东政法大学百年老建筑群的心愿统统实现。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让市民享受公共开放空间

苏州河华政段滨河空全长900余米,一侧是隔着防汛墙的苏州河,一侧是华东政法大学校园。此前,“一带十点”中的思孟园、格致园已率先开放,倚竹院、獬豸园、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和书香园等八景此次全线亮相。

此次的开放,也被称为2.0版的苏州河华政段,原本分隔校园与河滨步道的围栏全部被拆除,缓坡草坪、精致花境、匠心点景,由慢行步道串联的滨水空间变身多元、活力、共享的“后花园”。市民漫步其间,一边可以饱览苏州河滨风光,一边可以欣赏百年校园整体风貌,感受自然生态与人文内涵的完美结合。

为确保滨水空间进一步打开,华政长宁校区积极腾挪空间,先后完成学生公共浴室、水泵房、木工房、仓库等18处建筑拆除,对原有学生宿舍进行改造,增设浴室设施。此外,采用绿植挪位调整、绿篱后退等手段,将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优化提升后的滨河公共空间最窄处约4.5米、最宽处约98米(桃李园),面积达约2.1万平方米,较原有空间增加1.86万平方米。

如此,校园整体风貌融入苏州河滨水景观,改建成为上海第一个全面开放的历史风貌校园,在让市民最大限度享受最美的公共开放空间的同时,打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苏河明珠”。

老建筑的故事等你探寻

滨河步道提升工程带来的是优化提升后的滨水空间和长宁校区,“国宝级”历史建筑与苏河美景交融呼应。

散落在长宁校园的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古朴典雅、中西合璧,文化底蕴扑面而来。建筑群由交谊楼、格致楼、六三楼、40号楼、东风楼等27栋建筑组成,具有很高的建筑文物保护价值,2019年10月,这里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每一栋建筑都在讲述悠长的历史,都有值得细说的故事。比如,格致楼落成于1899年7月19日,为三层楼房,砖木结构,迄今已有120余年历史。同校园内其他建筑一样,格致楼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其建筑外廊、庭院等建筑格局是西式的,屋脊上的飞檐翘角等建筑风格则是中式的。2018年,学校完成对格致楼“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修缮工程。在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华东政法大学和修缮施工单位进行了建筑立面、屋面翻修、原室内装饰拆除和重新装修、原始结构加固等全范围修缮,历时10个月。此举在上海校园历史建筑保护中尚属首例,为其他历史建筑的保护,特别是校园内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提供了借鉴。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据了解,学校力争两年内分三批次完成长宁校区文保建筑高标准修缮工作,同时对非文保的其他既有建筑适时实施维修工作。在此基础上,坚持对建筑文物、历史遗存珍爱尊崇、保护发扬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对滨河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当下,一场名为“苏河明珠——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历史文化展”的主题展览正在格致楼举行。展览将以校史资源为关键支撑,通过照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媒介,展示学校历史建筑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挖掘弘扬、法治文化孕育发展,阐释苏州河畔百年校园的价值和魅力。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