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没有终点的还乡之旅——杨海蒂长篇散文《这方热土》简读
2021-10-03 生活

张家鸿

杨海蒂的《这方热土》是对海南热带雨林的整体勾勒,丰富宏大却不流于粗疏,壮阔豪迈又不失细致。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猕猴岭、七仙岭、鹦哥岭、五指山被她请入字里行间,耸立起独特的风致。在这本书里,杨海蒂既是作者又是导游,她把热带雨林里的自然风光如数家珍地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当然,她与一般的导游不同。职业导游因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常心生倦怠或无所用心,故而心不在焉是普遍现象。杨海蒂则不,她全身心投入。她的书写纯由于热爱,而不是出于职业所需的习惯性操作。

“一只只青涩的小芒果,像一个个害羞的小新娘,挂在一棵棵芒果树上;果实硕大的菠萝蜜,一边开花一边结果,一边还与蝴蝶眉来眼去;芭蕉树很有情调,芭蕉花开分雄雌,更好看的是芭蕉叶……”恍惚之间,我以为在品读充满无限纯真的童话作品,事实上这是霸王岭三派村里林木的美不胜收。七仙岭中的苗寨风光如何?“车外一派田园牧歌景象,夕阳西下,稻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掩映在青山翠竹间的村庄,家家户户屋顶炊烟袅袅。婉转动听的山歌,乘着夏日傍晚的微风,从雨林深处悠扬地传来。”这描写的不正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不,它远胜过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是想象的、虚构的,这却是现实中肉眼可见的悠然与宁静。五指山水满乡,在杨海蒂眼里如一首简素清新的诗词,这里有清澈蔚蓝的天空、沁人心脾的空气、枝繁叶茂的树木、百卉含英的花草、阡陌交错的田野……

《这方热土》是海南热带雨林风物志。云豹、海南鼹鼠、海南猕猴、金斑喙凤蝶、海南黑冠长臂猿,都在这本书中富有独特的精气神,杨海蒂对它们的动态描写惟妙惟肖。相对于性情各异的动物们,我更钟情于作者笔下关于绿植的描摹与呈现——它们郁郁葱葱、傲然挺立、纵横交错、直插云天、浓荫密布,它们是庄严壮阔得令人震撼的存在;是它们为动物们提供了栖息地,是它们让热带雨林拥有了神秘,是它们把太多无法言说的美好保护得严丝合缝。

然而,读者倘若以为《这方热土》摄取的仅仅是热带雨林中的自然之美、原始之美,就大错特错了。它可不是千篇一律的旅游观光手册,而是兼具文化含量与历史重量的读本。

文化含量在哪里?我的第一印象是,在黎族人居住的由船型屋演变而来的金字屋里。作为黎族人最古老的民居,船型屋早在清人绘制的《琼黎风俗图》中就有体现,今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诚如杨海蒂所介绍的,“金字屋既保留了船型屋的营造技艺,又融合了汉族传统的榫卯结构建筑技术,是黎族民居的更高形式,是黎族的文化标本”。文化含量还在黎母山上流传至今的种种神话传说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南宋时的白玉蟾。他的科考不顺、上书落空,他的游学四方、无书不读、与朱熹游,他的受封于朝廷、思乡心切、羽化成仙,都是他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缘由。

对革命英雄事迹的追忆,则显示了热带雨林里蕴藏的历史重量。在吊罗山,作者祭扫陈日光、陈斯安父子烈士墓,为他们敬献花圈,情不自禁泪洒衣襟。遥想当年,陈日光带头成立太平峒苏维埃政府,带领苗族同胞一道革命,后又带领他们成立苗族人民抗日后备大队抗击日寇。想当年,陈斯安为了救出被捕同胞,与父亲一道受尽酷刑宁死不降,谱就令后人敬仰的英雄赞歌。作者叩问历史、谛听历史瞬间在现代人心中留下的回响,并不止此一处,而是如散落的光斑贮藏在密林里,如飘浮的香气深藏在奇花异卉中,非心思细腻缜密者不能发现。换言之,走马观花者写不出这样既凝重又有情的作品,因为他们只有眼中所见的自然景观,心中没有对英雄的敬爱与惜重,笔下所写必然流于粗糙与表象。

作为《自然文库》之第一种,《这方热土》的全貌,的确是“自然生态与自然文化的结合体,直观、赏心悦目地展示一个国家公园的整体性、多样性和博大精深的形态”。

很显然,这部作品也是带有杨海蒂个人情意的。贯穿在《霸王岭》中的,是她和黎族女子阿霞的姐妹情,这份情感绵延二十多年,作者对霸王岭的记忆鲜活如昨,对霸王岭的牵挂一如往昔。类似的情意不仅不是隔绝读者的屏障,反而让它更能打动读者,走进读者心中。

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杨海蒂的幽默逗得忍俊不禁——吊罗山的“带头大哥”是谁?云豹。吊罗山的“流量明星”是谁?海南脆蛇蜥。作为体型最小的中国野兔,海南兔长啥模样?“萌萌哒”。豹猫、原鸡等一大批国家级保护动物,在尖峰岭上的日子过得如何?“很滋润”。这些带着别样意趣的字词,更能引发读者的强烈兴趣,消除阅读者与热带雨林的距离阻隔。海南热带雨林的芸芸众生,不管珍稀与否,杨海蒂都以平等的视角来看待,没有丝毫俯瞰的意味。她深知,它们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不可缺少的伙伴;她深知,它们是热带雨林之所以成为热带雨林、海南之所以成为海南的重要元素;她深知,不同的生命本无高低贵贱之分。

以“掠影”作为副题,不是作者的谦虚,而是杨海蒂的自知。她自知于笔下所写仅是其中的千万分之一,她自知海南热带雨林的深邃、丰富、广袤。海南不大,寄身其中的热带雨林却很大很大,因为它拥有的不单单是地理方圆与自然美景,还有除此之外的太多太多,有些可以言说,有些无法言说。海南是她曾工作过、生活过、悲伤过、欢笑过的一方热土,是她的第二故乡——广阔壮丽的热带雨林,是这个故乡的独特角落。书写即还乡。《这方热土》,是杨海蒂对第二故乡的反哺,也是她没有终点的还乡之旅。

(长篇散文《这方热土》,杨海蒂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年9月。杨海蒂:《人民文学》编审。著有《走在天地间》《这方热土》等文学和影视作品多部,作品入选百余种选本、选刊、年鉴、排行榜、教材教辅读本,并被应用于高考和中考试题,作品曾获丰子恺中外散文奖、丝路散文奖、北京文学奖等奖项。张家鸿:福建省作协会员,《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曾获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

张家鸿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