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进,博青春丨最青春的“小叶子”,不一般的体验官
2021-10-23 青年

张弛(第二排左一)将和其他“小叶子”二级体验官一起,致力于扩大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力。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今年,团市委特别组建了1000人的“小叶子”体验官队伍,以志愿者视角拍摄短视频,记录宣传年轻人眼中的进博会,扩大进博会和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力。

她,来自校礼仪队,将用最标准温暖的笑容迎接进博会嘉宾;他,来自航海技术专业,将用最饱满昂扬的精神做好志愿者工作。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00后“小叶子”高宁襄和张弛,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二级体验官。今年进博会,他们将和其他“小叶子”二级体验官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同展现最靓丽的青春模样和年轻人的担当。

她:来自校礼仪队

定要交出满意答卷

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清爽的马尾辫、温暖的笑容……近日,在“向前进·博青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的外场直播宣誓现场,来自上海海事大学学校礼仪队的“小叶子”高宁襄庄重地用最标准的女生志愿者姿势进行宣誓,喊出“向前进,博青春!为进博,一起来!”的宣誓词。

高宁襄是大三学生,虽然她正在准备考研的前期复习,但当今年进博会“小叶子”志愿者开始招募时,身为校团委助理的她毫不犹豫地报名。“我大一加入了校礼仪队,三年间陆陆续续积累了很多礼仪知识和志愿者经验,曾担任过2021年环法中国系列赛·临港新片区站的志愿者。‘小叶子’志愿工作是个意义非凡的经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为进博会贡献青春力量,向社会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学校礼仪队,高宁襄定期会参加专业的礼仪培训,还曾专门咬着筷子练习标准的笑容。“在学校接受培训的时候,我也学习了各国的礼仪知识,比如说在一些国家翘大拇指和比剪刀手是不礼貌的动作,这些礼仪知识也能帮助我更好地做好‘小叶子’志愿者工作。

论“小叶子”所在学校与国家会展中心的距离,最远距离非上海海事大学所在的临港大学城莫属。当问及进博会期间的早出晚归时,高宁襄坦言:“我在报名‘小叶子’前已经知道担任志愿者期间,每天要凌晨起床,披星戴月回校。但我相信我能够战胜距离的挑战,以最温暖的笑容和最贴心的服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帮助每位进博会嘉宾,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来自航海技术专业

期待年轻人最宝贵历练

身姿挺拔、双眼炯炯有神……00后“小叶子”张弛来自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因为专业原因,从大一入校起,每周一到周五的清晨和晚上,他和同学们都会接受站军姿、齐步走和正步走等训练。在这样的训练下,张弛培养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也能够更好地胜任“小叶子”志愿者工作。

每天6点起床,6:30进行晨练,晚课后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晚训,对于张弛而言,他早已习惯这样的作息表。张弛回忆道,“站立的军姿看似不难,其实需要全身发力,哪怕手指都不能松懈,手指要紧贴裤缝线。每天的训练很能锻炼人的意志力和体力,我希望在‘小叶子’志愿者工作中发挥我平时坚持训练的优势。”

今年进博会新闻中心是张弛的工作地点。新闻中心岗位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楼的小叶子在登记大厅,主要负责媒体咨询、采访预约、失物招领,这部分工作考验着“小叶子”的工作效率。二楼则主要负责媒体咨询和场馆引导,这部分则考验着“小叶子”的工作准确性。为此,张弛每天在课余时间,认真地上小叶子培训网课,将各展馆所在位置牢记于心,每天临睡前再温习一遍“小叶子”网课的学习内容。

“对我来说,进博会志愿者工作是重要的历练平台,成为进博会志愿者也是年轻人融入时代的最宝贵的历练,我想用最饱满昂扬的精神做好志愿者工作。”当问及为何想要成为“小叶子”时,张弛如是说道。

体验官:最想拍摄“小叶子”的十二时辰

“小叶子”高宁襄和张弛还有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小叶子”二级体验官。他们将和其他“小叶子”体验官共同用志愿者视角拍摄短视频,记录他们眼中的进博会,并通过他们的短视频扩大进博会和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力。

平时热爱拍摄和剪辑的“小叶子”张弛介绍道,他在参加学校“小叶子”体验官选拔时,先做了学校的相关问卷,然后参加了线下面试。因为自己平时在网络上发布过自己制作的影视剪辑,又特别热爱摄影,因此幸运地被学校选中。“这既是份荣誉,更是份责任。最近我在不断地看摄影教学视频,学习如何优化自己的拍摄和剪辑技巧。我想拍些展现进博会和‘小叶子’志愿者工作细节的内容,比如进博会如何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小叶子’如何开展每日的志愿者工作。”

对于“小叶子”高宁襄而言,平时她就很喜欢用拍照和摄像的方式来记录生活,也经常参加B站舞蹈区作品的拍摄和投稿。“我最近在课余时间,会看些纪录片和电影,想再学习些拍摄经验。我最想拍摄‘小叶子’的十二时辰,比如每天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的志愿者工作,以及在进博会展馆的相关解说。”高宁襄补充道:“进博会是一个盛会,我想用视频的方式,记录进博会上的精彩瞬间。通过拍摄‘小叶子’志愿者视频,让更多人看到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