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小动物会反常?10后小学生来“粉碎谣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每当地震过后,通常会有一群马后炮说,地震前,我看到蛤蟆搬家啦,老鼠出洞啦,我家狗叫了一晚上,当时真没想到,是要地震了!真相是:地震前没有必然的动物异常现象!”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四年级的施陆谣同学10月23日站上了“震震有词”首届上海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讲台。
“科学告诉我们,天气变化、环境变化、受到惊吓或是被主人欺负了,都有可能造成动物的异常情况,但是想要用证据支持动物预报地震,我明确告诉你:没有的。”施陆谣还给大家辟谣了可以预测地震的“地震云”。
“有时候天空中会形成‘放射云’‘排骨云’‘鱼鳞云’等特殊情况,这时候有人就要说,要地震啦!真相是:根本不存在‘地震云’!”施陆谣科普道,“地震云学说”是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曾任日本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并据此提出了地震云的假说。而中国气象局表示,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地震应急包用哪种包最合适?地震应急包里应该放些什么?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时应该顺风还是逆风跑?比赛问答环节中,小学组的参赛选手都准确回答了这些防震减灾的“冷知识”。
2020年上海市地震局携手教育、应急、科技、媒体等部门,推出了“震才实学”上海市青少年防震减灾素养提升计划,用更丰富的知识内容、更实用的避险技能、更多彩的活动形式,力争用十年时间,全面提升青少年群体防灾减灾救灾的科学素质和能力。
本次大赛分为成人组和青少年组。青少年组今年7月正式启动,收到全市中小学生227份讲解作品。经过初赛选拔,专家组从中评选出小学组、初中组各20位优秀选手进入复赛。
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少年科学说”广播节目,选手们在节目录制中打磨参赛稿件,挑战口播能力;在“少年演说家”科普训练营中,结合上海地震科普馆实地参观,开展了《波的地心历险》研学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地震科学知识的理解;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优秀讲解员,上海新闻广播资深主持人从语言表达、舞台表现等方面用不同形式为选手们一对一培训。
主办方表示,将通过本次大赛挖掘优秀防震减灾科普传播人才,激发青少年对地震科学及应急避险技能的学习兴趣,弘扬科学精神、普及防灾知识、展现救灾风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