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一场爱心与真心的双向奔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最近,话题#车祸受助者退回50万元爱心捐款#冲上热搜。这本来是一个不幸的故事:一个26岁的年轻人,遭遇车祸,重伤住进ICU,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但他醒来后的做法,却让这个故事变得与众不同——50万元爱心款,如数奉还。
事情是这样的:5月25日,王某醉驾致5车连撞,26岁的刘先生重伤住进ICU。因肇事方没及时垫付医疗费,刘先生的家属在网上求助,3个多小时筹到50万元爱心款。如今,肇事者的姐姐垫付大部分医疗费。刘先生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他感觉自己能顶住,将50万元善款退还。
“感觉自己能顶住”,这七个字,不简单。根据医生介绍,他经历了5次手术、植入6块钢板(钢钉),目前康复状况良好,可以扶着双杠辅助步行。咬着牙复建,咬着牙退款,咬着牙挺过这遭飞来横祸,让人动容。
这件小事之所以引发很多人关注,是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现代版的“投桃报李”,看到了真诚与善良能够对等交流。得益于网络的发展,微信群、众筹APP能够让爱心汇流。但在这背后,种种骗捐乱象频频被曝。在曾经的水滴筹骗捐产业链事件中,不仅假病历可以通过水滴筹平台的审核,甚至众筹文案也可以由淘宝上的个人商家代笔。
在现实中,太多人心安理得地消费别人的善意。没有感恩,没有道谢,受助者把善良当成了一种廉价的消费品。两相比较,刘先生的自强自立、不贪不占显得难能可贵。他说,当时从手术台上下来,心里很难受。但看到这么多人给自己捐款治疗,心中觉得特别温暖,也给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因为这个钱是一份爱心,退回爱心款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大家对我的关心和情谊我会记在心里,牢记一辈子。”
有的人真是有韧性,有骨气。舟山的小夏姑娘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支持下,为重病母亲筹集16余万元。然而在母亲去世后,她将剩余的12余万元按比例退还给资助人;新疆女孩苗彦彦2年攒12万退还捐助人……奉献和善意,值得最真挚的感情来回报。有捐助人评价,看到这样的故事,感觉自己的热心没有被辜负。
这是当代年轻人身处困境面对捐助的新风貌:做人有骨气,不卖惨;往来讲诚信,不贪婪。良善之举未必是惊天壮举,也可以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真善美的自然流露:看到陌生人遇到难处,搭把手,帮一回;自己遇到困难了,不“摆烂”,有骨气,讲诚信。
我们期待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真诚与爱心终能实现良性循环,取得社会公益的最大公约数。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