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进,博青春|19岁“小叶子”的信仰之路!郑州抗洪、一线抗疫、志愿进博无缝衔接
2021-11-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文、视频 记者 朱雨佳/图(除署名外)

杨浚可,今年19岁,是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他今年高考后放弃了和同龄人一样安逸的暑假,选择奋战在家乡郑州抗洪前线;抗洪结束后他又继续坚守在抗疫一线,那是大袋冰块儿半小时就会化成水的盛夏,防护服里他年轻的肌肤被汗水浸泡得褶皱累累;如今,他又转战正在进行的进博会。

这名2002年生的“小叶子”,究竟为何选择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这期间他都经历了些什么?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 7月22日至8月4日 <<  

郑州特大暴雨,他用青春筑起一堵“防汛墙”

7月20日,郑州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杨浚可得知后义无反顾地申请去抗洪一线战斗,他说:“郑州是我的家乡,我只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座城市尽早恢复秩序,变回它原本的美好模样。”

报名那天,他跑了好远的路,终于在一个有微弱信号的地方打通了电话。7月22日他就开始搜救疏散、排涝清淤、消杀防疫、帮扶救助、转移受灾群众,连续13天奋战一线,用青春的血肉之躯筑起抗洪抢险的坚强壁垒。

身处灾区,越是稀疏平常的东西,就越发珍贵。由于停水停电资源有限,“饮用水我们都先紧着给老百姓用”,杨浚可记忆之中,最久的时候整整一天滴水未沾,那时是最需要补水的盛夏,但他只能干啃压缩干粮和方便面充饥。

后来有居民领了水回去后自发煮了解暑的绿豆汤送来,杨浚可小声嘟囔了一句“哎,要是有点糖那该多好”他当时并未在意,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收到了一碗甜甜的绿豆汤,“很感动,因为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一碗有糖的绿豆汤宛如珍宝”

杨浚可说记得当时自己一身泥,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不敢打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怕身上的淤泥脏了群众院子里的地,就在马路上和衣而睡,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那样困苦的环境,他究竟靠着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下去?杨浚可说:“一种祖国和人民需要你,你就不能往后退的精神,哪怕你也有自己的小家,你也有挂怀的家人。”当时杨浚可爸爸也外出抗洪了,只剩下妈妈一人在家,尽管担心,他却回不去,因为,祖国和人民需要他。

后来有一天,他和爸爸通了一次视频电话。屏幕对面,平时最爱干净的爸爸胡子拉碴、满脸疲惫、尽显老态,杨浚可也浑身淤泥,头发上的泥甚至还板结成块,就那么稀里糊涂往视频前一坐。父子俩看着对方,彼此都笑,可是笑着笑着就哭了,一直硬撑着坚强的两个男人,却忍不住心疼对方。

“我的19岁生日是在抗洪前线上过的。”同伴都记着7月31日是他的生日,那天他们说:“咱没那个条件,就凑合着就地给你过个生日吧。”原地找了些泥巴,认真砌成了3层蛋糕的模样,找了三根柱状的东西插上当作生日蜡烛,然后正儿八经地为他唱了一首《生日快乐》,他说这个特殊的生日令他永生难忘。

  >> 8月6日至8月28日 <<  

抗洪结束后继续坚守,逆行成为抗疫“大白”

杨浚可辗转郑州各地抗洪抢险,任务结束后又正赶上郑州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当时防护物资和人手都紧缺,他毫不犹豫地又到当地的社区报名,继续冲向抗疫一线,成为了一名勇敢逆行的“大白”,协助完成了郑州第二轮到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

“当你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你就会忘记恐惧,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回想起来,杨浚可表示有些后怕,因为病毒看不见摸不着,他不过是用一副血肉之躯去抗,这世界没有超人,只有逆行的平凡人。

抗疫一线,杨浚可作为居民信息采集审核员,工作期间需要穿上全套防护服,他说:“真的非常热,对人的意志力和体力都是一场考验,一穿就是十个多小时,几乎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

据了解,当时他所在的核酸检测点一上午要采集近6000人的信息,又正值盛夏,“基本上每十分钟就要换一副手套,因为手套湿透了握不住笔”N95口罩对他来说尺寸也有些小,勒得他耳朵生疼,但他仍旧一声不吭。每次结束任务的时候,他脱下防护服就像打开了水龙头,里面全是汗水,皮肤被泡得发胀,“吃饭的时候都握不住筷子,手很疼”。

关于抗疫那段经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袋儿冰块。他说那天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扔了一大袋儿冰块到他怀里,估计是见他热坏了,给他降温解暑用。虽说那袋冰不到半小时全化成了水,而且他到现在也不知道谁是送冰人,但他一直心存感动与感激,他说一切付出都值得。

  >> 11月5日至11月10日 <<  

   志愿进博,他是一名优秀的“小叶子”

郑州抗疫任务结束后,杨浚可回家简单地收拾了行李,9月22日就赶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报到,得知进博会开始招募志愿者,他又报名争当“小叶子”。“我还从来没有参与过、经历过进博会这么规模庞大的盛事,想去亲身体验一番,看看是否会有些新的收获和感悟。”

有了之前的经历,杨浚可表示当起“小叶子”来得心应手。他在诸光路地铁站引导大家入馆,检查证件,回答各种游客的咨询,为游客答疑解惑,相比于抗洪和抗疫的经历,杨浚可说“做‘小叶子’的生活很充实,累并快乐着”,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人,应变能力要时刻在线,有时甚至会应接不暇。

杨浚可告诉记者,在本次进博会服务过程中,他收获颇丰。“面对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不仅感受到了国家繁荣富强所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更深刻理解了新时代下新青年的使命担当。在进博会场上,我提升了自己的服务与沟通能力,也结识了一群同样抱有理想与奋斗精神的小伙伴。希望未来我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一名合格新青年!”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马不停蹄地去做那么多事情时,杨浚可答道:“因为一种责任感,我觉得有责任、有能力,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就会在第一时间响应。”

经历了那么多,未来想做什么?19岁的杨浚可令人意外地回答:“其实我还没想好,我有些迷茫。”如作家刘同的书名所讲的那般,谁的青春不迷茫?即使经历了那么多风雨,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在面对人生和未来方向这种宏大目标时会迷茫。

19岁“小叶子”杨浚可的信仰之路,并未就此止步,相信进博会结束后,他会找到新的方向,大步前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文、视频 记者 朱雨佳/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