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来戏剧大师,品戏韵传国粹
2021-11-16 教育

记者 曹莹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的1885所学校的名单,其中上海55所中小学入选。记者在名单上发现,多所学校的传承项目都聚焦于沪剧、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传统剧种。据记者了解,各级教育部门对传统戏剧进校园也正在做一系列的有益尝试。

普陀:沉浸式小剧场感受昆曲魅力

为了让青少年学生更近距离地感受戏曲的魅力,传承国粹文化,11月3日,由普陀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等单位主办、上海国际昆曲联谊会承办的以“昆曲雅乐·国粹悠扬”为主题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二楼剧场举办,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具特色的昆曲文化盛宴。

活动中,昆曲演员们带来了《牡丹亭·游园》和《长生殿·小宴》两段表演。演员们优雅婉转的唱腔、传神精准的身段、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赢得全场师生阵阵喝彩。

上海国际昆曲联谊会邱育华老师生动全面地为同学们解析了何为“生旦净末丑”,亲身示范“手眼身法步”“唱念做表打”概念的真实内涵,并和演员们一起生动讲解、演绎,从起源和历史发展概况到昆曲行当和乐队的展示,介绍了昆曲相关知识,带领青少年走进昆曲六百年的灿烂历史,拨开昆曲传奇的轻纱,聆听人生的婉转。

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感受到昆曲演员学艺之艰辛,经验丰富的昆曲老师还安排了和学生们的体验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举手参加,在台上现学现卖“小花旦捉蝶”、“小生摇扇”、“武丑武枪”等经典动作和眉眼神态。

“我很喜欢这种沉浸式小剧场模式的演出,也让我对昆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曹杨二中附属学校四(4)中队的杨天睿开心地说。“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和感受昆曲的魅力,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可以让他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曹杨二中附属学校四年级年级组长孟群说。

浦东:编写通识读本 原创戏剧作品

学沪剧历史、赏昆剧片段、学讲标准上海闲话……由浦东新区教育局联合上海戏剧家协会共同发起,并由戏剧家协会牵头专业人士编写的《走进戏曲文化之林——浦东新区中小学戏曲教育通识读本》日前走进了浦东的多所中小学。据上海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沈伟民介绍,书中着重介绍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滑稽戏这六个发祥于上海,至今仍活跃于城市乡间的主要剧种,并简要介绍了山歌剧、黄梅戏、豫剧等沪上其他剧种。

跟着“小京”读京剧的历史,跟着“小昆”听昆剧的音乐,跟着“小滑稽”念滑稽名家的故事……为了吸引学生的阅读和体验,每个剧种都设置了一个拟人化的导赏引入讲解员,对剧种做问答和介绍。

书中对各个剧种代表性的经典剧目作了详细介绍,并录入了经典名段,同时还附有课后练习内容。全书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学做结合和启发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戏曲、喜欢戏曲并逐步学唱演戏曲片段,让戏曲根植于学子们的细胞血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浦东新区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注重戏曲通识教育,根据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戏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及兴趣社团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研发戏曲通识读本。

同时,在课程开发中还结合学生特点,创作了学生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戏曲原创作品,如沪剧、越剧等以中国古诗词为歌词,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和戏曲文化一举两得,引起广大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记者 曹莹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