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上外贤达项目之参赛故事三:让非遗伴随青年成长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文化之花
2021-12-30 青年

谈丽娜进行学生项目设计指导

青年报·青春上海 明玉君

今年,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青年报社、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主办的首届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上外贤达“青年匠心”文创设计项目顺利举行。大赛聚焦“非遗与再造”,吸引了数家高校师生及文创、非遗人士们参赛,共同以设计之美赋能非遗文化创新。

杨青老师指导学生修改参赛方案

磨炼专业技能,加强对非遗保护、传承

“大赛征稿时间正值编排设计课程授课阶段,所以我结合大赛‘非遗与再造’的主题,让学生选择以中国非遗主题为设计对象,并结合编排设计知识进行真题创作。”回顾整个参赛过程,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系主任谈丽娜表示,近年来国潮设计越来越受到青年一代的喜爱,朱天成同学所做的文创设计选择中国著名青瓷窑系越窑为主题,将越窑器型和中英文字体进行再设计,进而运用到卫衣设计中。“这可以让青年一代更加关注中国越窑青瓷文化,从而产生对越窑青瓷更多的探究欲,让越窑青瓷这项非遗文化更好在青年一代中传承。”

在她看来,通过此次课程与大赛的结合教学,学生们通过网络资源调研、实地考察体验、具体项目设计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非遗文化,磨炼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弘扬。

杨青是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主任,作为指导老师,她注重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意和设计潜能。谈及“非遗”和“再创”,她的理解是首先是创意上的再造,其次是设计的再造,这样的再创并不是生搬硬造,更多地是挖掘非遗中更多的内涵元素,创作出更多中国特色的产品。“我们的教学和文化设计领域都非常简单,以人为本,以设计为本,挖掘学生的潜能,争取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诞生出更多能弘扬中国品牌的设计师。”对此,杨青充满了期待。

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展示和分享文创作品

作品透着青涩,但整个过程收获颇丰

自今年10月份关注到首届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上外贤达“青年匠心”文创设计项目以来,“非遗与再造”的主题让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师生们很是心动。“团委学生会立即出详细方案,组织全校学生参加。”让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团委副书记茅智勤印象深刻的是,聂延畅等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排除万难,团队合作,群策群力,虽然作品尚且青涩,但整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尤其在创作“莲宝”这件作品时,同学们多次修改,找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累得满头大汗但乐在其中。学生们纷纷感叹,非遗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宝贵明珠,保护和发扬刻不容缓,要为发扬创新精神、传承非遗文化做出努力。

茅智勤感慨地表示,整个大赛参与过程对于同学们而言,如同上了一堂非遗课。“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我们将持续组织学生们参加文创大赛,让非遗伴随青少年的成长生根发芽,最终开出绚丽的文化之花。”

沈海军指导学生创作

将创新放在首位,展示航空航天的星辰大海

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师生也积极投入到文创大赛的创作中来。沈海军是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飞行器工程研究所所长,参赛过程中,他与学生将创新放在首位。在他们看来,传统的文创产品,书签、挂件、小夜灯等,已经较为成熟,新颖的文创雪糕、丝巾、考古盲盒等形式也颇受人欢迎。“不过我们团队没有照搬效仿,而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较为新颖地选择了拓印板、卷轴挂画、木板挂画的呈现方式。”

让沈海军欣喜的是,创作过程中,几位工科背景的同学们精益求精,也展示了较强的雕刻木版画动手能力。同时,学生们也认识到了不仅肩负着航空航天强国的重任,还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传播航空文化的历史使命。谈及今后的教学和文创设计,沈海军表示,将继续深挖古今中外的航空航天素材,带领人们走出知识误区,进而了解理工科生的浪漫情怀,以及航天航空的星辰大海。

倪莉指导学生数字文创产品的交互流程

以交互游戏设计,传播中国古镇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动画专业讲师倪莉指导学生们创作并提交了诸多优秀的文创作品。在作品《耕源》创作中,他们采用数字化文创赋能古镇文化的传播,以召稼楼为试点,制作围绕召稼楼特色的娱乐互动式古镇地图。“通过交互游戏设计的艺术形式将实物变为数字化的内容,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实物,另外有助于传播中国古镇文化,也符合我们用数字技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初心。”倪莉说。

非遗如何进入年轻人的市场,获得更多年轻群体的喜爱?倪莉强调,需要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非遗的创新设计,通过再造,让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团队成员们在花鸟岛实地考察

注重非遗再造,避免对文化的直接挪用

“我爷爷八十多岁了,他以前总喜欢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南门口的街口,坐在商铺的屋檐下,和一帮老头子拉拉呱。初到花鸟岛的第一天,离老家600多公里的地方,我又见着了这幅场景。这是设计师孙冬晨创作《花语》的初衷。”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策展集体副主席刘烨看来,这是一件充满情感、融入生活的作品,设计师不仅在产品中表达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同时也为延续、传递传统文化提供了契机。

作品取材于花鸟岛,刘烨认为花鸟岛上的老年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者和传承者,他们的生活与非遗文化息息相关,甚至他们进行捕鱼的生活生产方式,仍旧是非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他们是我们珍贵的行走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宝库。”于是,她和孙冬晨不断地讨论如何把理念和作品更好地和文创产品相融合,以此表达思想,传递人文关怀。

“通过大赛,我也思考了很多。”在刘烨看来,非遗创新需要前期调研的积累,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人文需求,与在地的非遗传承人对话,寻求与社群和生活现场面对面,并从公众的角度出发,表达非遗与传承,呈现人与土地、社区、环境和文化的故事。“非遗的文化元素本身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对于设计师和艺术家来说,我们需要小心,避免对文化的直接挪用。”她强调,“再造”是实现文化延续的关键,通过作品使非遗传统与当下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从而实现文化的良性循环和延续发展。

青年报 明玉君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