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两会|青年代表给提升青少年热爱地方历史文化支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施培琦/剪辑
作为土生土长的宝山人,青年代表,上海岸之上文学艺术工作室创始人,宝山区青联副主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唐吉慧作为策展人举办了宝山风华——纪念宝山命名610周年文献史料手迹展,在展览上他遇到了不少宝山的中小学生,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在这片热土上发生了那么多历史故事。
这给了唐吉慧启发,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他提交了两份短小精悍的300字书面意见,其中一份就是《关于提升青少年热爱地方历史文化的建议》,希望能激发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未来甚至可以参与地方文化文献史料的收集或研究。
建议编写适合青少阅读的地方历史文化读物
“呀,原来同济大学、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等名校的原校址在宝山呀。”这是参观过展览的不少青少年的感慨。唐吉慧告诉记者,因为这次展览,他机缘巧合接待了很多青少年,发现他们均对地方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但平时苦于没有渠道能更深入地了解。
在唐吉慧看来,上海市及各区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随着时代迅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网络产品所输出信息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对地方历史文化越来越模糊。为此他建议从小培养青少年对优秀地方历史文化的了解、热爱,传承文脉、激发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未来甚至可以参与地方文化文献史料的收集或研究,让地方历史文化在新时代更具生命力与活力,助力地方的建设。
“我建议,上海市及各区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部门与宣传部门、教育部门能够形成联动,与学校结对,不定期进入中小学校,与学校的德育课程相结合,进行讲座及课程讲授。”与此同时,唐吉慧还提出,要注重培养负责地方历史文化课程的专职或兼职师资。再比如,编写适合青少阅读的地方历史文化读物,既有趣味性,又富知识性。此外,还可以与新媒体相结合,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让青少年有新的体验和感受。
“关于地方历史文化的资料,如果让青少年自己去找的话,难度有点大。他们需要一个领路人。”唐吉慧表示,作为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研究的爱好者,自己愿意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少年,和他们讲一讲宝山的地方志。
呼吁设立“建筑可阅读电子地图”
记者看到,唐代表提交的这份书面意见很短,只有300多字,短小精悍却言之有物。“我的建议都很简单明了,问题说清楚就行。”唐吉慧表示,作为宝山区青联副主席,他也会在两会期间持续关注青年话题,为青年发声。
他提交的另一份书面意见也不过只言片语,内容是关于在“上海发布”微信平台设立“建筑可阅读电子地图”,并适时将代表性建筑推向国际的建议。
唐吉慧介绍说,目前上海“建筑可阅读”的文章不定期会刊发于“上海发布”以及上海市文旅局“乐游上海”的微信平台,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不过由于文章在平台推送的间隔日期比较长,稍不留意大家便会错过。虽然通过“乐游上海”下属“乐游上海小程序”,会有“建筑可阅读”的内容介绍,但比较简单,另外某支付平台也嵌有“建筑可阅读”小程序,但自2021年上线至今使用次数仅为200+。
“‘上海发布’作为上海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受众广,阅读量大。”唐吉慧因此建议,在“上海发布”微信平台设立“建筑可阅读电子地图”功能,让“建筑可阅读”更受关注,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具体做法为:进入该功能后,能够搜索到每个区可阅读的建筑,通过点击该建筑,可浏览 “上海发布”已刊发过的相关“建筑可阅读”文章。通过点位的输入,形成该区域地图,显示点位附近可供阅读的建筑清单。
唐吉慧表示,“建筑可阅读”中有不少建筑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虽然现在疫情尚未恢复,仍可适时推出英文版,通过网络、数字等形式,在对外的活动中进行宣传,以此提升上海国际影响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施培琦/剪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