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资料做研究,孩子笔下的老虎很特别
2022-02-1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虎年画虎,孩子眼里的老虎原来如此可爱灿烂,这让不少成年观众都很是惊喜。第十三届国际少儿生肖绘画作品展今天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举行颁奖仪式。孩子们极富创意的虎年画作,反映了历史悠久的生肖文化在青少年中的生根发芽。而国际少儿生肖绘画作品展目前也成为了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11岁周熠玲的一尊《青铜虎》一下子将观众拉回了青铜器鼎盛的战国时代。她告诉记者,她是在参观博物馆青铜器时获得了灵感。一般做青铜器,要制磨,还要铸铜,周熠玲家里没这个条件,但她擅长玩黏土。她先用黏土捏了一个虎的造型,结合图腾装饰表现,然后再刷上金色颜料,最后就呈现出了现在这个拥有唯美、简约、霸气质感的青铜虎。“我不仅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感受到我国青铜器悠久发展的无限魅力。”她说。

如果说《青铜虎》是一尊“重器”,透着威严,那么9岁林玥彤的绘画《彝族的虎图腾》则弥漫着欢快的气氛。小玥彤告诉记者,生肖文化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所以她这次就想画画彝族的虎。彝族的图腾就是虎,《彝族的虎图腾》表现的是彝族的人在虎图腾的背景下舞蹈,画面中还有彝族的虎头帽、虎头鞋以及可爱的布老虎们。

此次第十三届国际少儿生肖绘画作品展主办方从投稿的4000余张作品中评选出374件入选作品,其中包括获奖作品57件,作品种类包含平面绘画、立体雕塑、影像、装置等。主办方告诉记者,国际少儿生肖绘画作品展并不仅仅满足于让孩子们“虎年画虎”,而是希望引导孩子们通过图书阅读、查询资料、探究实践等手段,主动了解中华先民是怎样描写“虎”这样一个凶猛的动物,分析“虎”和人们生活、习惯相结合的过程,归纳“虎”逐渐和科学认知、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重要符号。而从最终呈现的结果来看,孩子们都做足了功课,对虎文化和中国的生肖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展览也由此分为“溯源”“演变”“衍生”三大版块,有了一种学术味。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肖绘画作品展也一直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紧紧相连。怎样引导孩子们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理解的生肖文化是展览探讨的重要方向。自2010年起,“上海少儿生肖绘画作品展”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已成为长宁文化的品牌项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