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空间首秀,老小区元宵欢腾节打开居民“心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
过去一年里,长宁老小区民心小区经历微更新,拆除两处空间,建造了老年友好小广场和儿童友好小广场,还多了一处便民公共空间“春天里”。为庆祝过去一年的更新进程,迎接虎年元宵节和社区新面貌,2月15日,社区欢腾节在小区内举行,看社区年度成果展,参与虎年民俗互动,为社区小集市献爱心,元宵节打开了居民的“心门”。
“春天里”便民空间煮起了汤圆
“吃汤圆啦,草莓馅的。”在位于长宁路上的民心小区首次亮相的“春天里”便民空间里,汤圆在沸水中翻腾,居民志愿者为每人盛了三只汤圆,热乎乎过元宵。
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春天里”空间是长宁“精品小区”计划的项目之一。民心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破小”。“居民在社区的活动空间几乎没有。”华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鲍莉说,作为长宁区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还有许多老人居住在这里。
2019年起社会组织社趣更馨以“老而弥新”的理念在民心小区附近开展为老友好的营造行动。2021年又深入社区以参与式设计的方式进行微更新的工作。经过前期的参与式调研、问卷调研、居民走访等方式,居民表达了对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的诉求。
“春天里”所在位置是民心小区与隔壁金谷苑两个小区之间的通道,这里原本隔着一道小木门,门背后是一个堆砌杂物的闲置车棚。“针对居民诉求,我们建造了一个打通两个小区的社区便民服务空间,破门也是开门。今年我们还会招募一日班长和社区达人,让空间发挥作用。”鲍莉说。
欢腾节举办地老而弥新区也是老小区一年来微更新的体现。据悉,综合设计师设计和居民建议,民心小区拆除两处空间,分别用来建造老年友好小广场和儿童友好小广场。
老年友好广场除了有健身步道、健身设施以外,还专门增加了一块晾晒区,很受居民欢迎。儿童友好小广场设计时尚,里面的儿童游乐设施有秋千、滑梯、传声筒等,“我们帮助孩子们成立了‘小小议事团’,还请了第三方社会组织对小区里的孩子们进行参与式访谈、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及梦想收集后,最终确定了儿童友好小广场的设计方案。”
民俗互动,青少年成主力志愿者
花灯DIY,猜灯谜,套圈……元宵年俗区热闹非凡。社区老而弥新区域的铁架上挂了一只只灯笼,灯笼下飘着灯谜,“头尖尖脚钩钩,两个肚脐扭了扭。”“玻璃头闪银光,揣在怀里论短长。”居民们在灯谜间流连,动着脑筋。
花灯DIY摊位前,醒狮头套和虎虎生威花灯的样品都出自蔡女士之手,她在居委会制作样品,5岁的女儿就帮她贴双面胶,折纸。现场,她们作为母女档志愿者守着花灯DIY摊位,15分钟内,5个虎虎生威花灯都义卖售出。免费的老虎剪纸也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蔡女士说,原本元宵节没特别安排,想去豫园又怕人多,只能一家三口吃一顿,“参加社区欢腾节,可以做花灯,也可以猜灯谜,让女儿深入体验元宵民俗。”
套圈摊位前不时传来一声声欢呼,作为“摊主”,五年级的陈梓浚给每位参与者发 5个套圈,还要维持秩序,捡拾套圈。小小年纪的他去养老院看望过老人,做过图书馆小志愿者,欢腾节志愿者是他开学前做的最后一次志愿服务。
社区小集市汇集了闲置、手工物品交换售卖、儿时玩具游戏、DIY体验等六七个摊位。8岁的林泽锴是第一个到现场的欢腾节摊主,摊位上不但有《夏洛的网》《帽子的秘密》等书籍,还有两款拼搭玩具被他称为“镇店之宝”。不一会,一本《海错图》就被居民买走了。这是林泽锴第二次参与爱心义卖,能在元宵节当天当上小摊主传递爱心让他觉得很有意义。
看到热闹的现场,鲍莉也很开心,她觉得环境和人是相互成就的,社区更新让老小区有了新活力,也需要活动提升小区的精气神,让居民走出家门,敞开心门。据悉,欢腾节活动义卖所得也会捐给长宁区红十字会,参与“千万人帮万家”帮困募捐活动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