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双语志愿者“译”起抗疫,把不同语言翻译成同一股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我们外籍租户也要做核酸吗?”“我们韩国居民现在没法登陆健康云,怎么办?”“明天就要封控了,公司需要我提供证明,你们可以出具英文版的吗?”……在通知居民第二天将要对小区进行封控后,虹桥镇锦绣江南社区区业主群里的提问接连不断。由于毗邻韩国街,四个小区的韩籍居民占了近四成,另外不少其他外籍居民和租户,中国志愿者和韩籍志愿者自2020年初联合组建起来,以多种语言服务着同一个家园。
有什么事都喊OK的朴老师
“我们有一个无论什么事都喊OK的朴老师。”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石茵自告奋勇成为社区志愿者,她自豪地介绍这里有这样一个无人不知的中国朝鲜族韩语志愿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朴老师。“我们从上礼拜开始就需要凭借出入证进出小区,光其中一个小区就有好几百户居民,需要通知大家带着身份证明资料来大门口进行登记,朴老师知道后,二话不说就冲过来,从下午一点到四点半,半步都没离开。”
这位朴老师其实叫朴衡君,很多时候都是需要紧急抽调志愿者,朴衡君每次都爽快接下任务。石茵说,“有时候情况紧急,临时有变化,我三番五次通知他调整情况,他都说OK没问题的。”她介绍,平时居委会将要实行的政策和举措,都先跟韩语志愿者解释清楚,他们就会按要求翻译成韩文,就像这次封控社区进行核酸检测,罗列了五条注意事项,韩语志愿者就快速翻译完,再发到业主群。朴衡君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朝鲜族志愿者和韩籍志愿者共有近20名,队伍自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时为了高效配合社区管理而组建,两年来从发布情况到具体如何落实细节的流程都变得井井有条。
其实,还有一位韩籍志愿者“朴老师”,他叫朴昌柱,在上海已经生活工作了20年,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由朴昌柱组建起的锦绣江南社区及风度国际社区韩国友人防疫工作宣传群有3个,其中两个群成员均各自超过500多人,加起来近1100人,“这次我在3个群里通知小区要封控了,我们早上在楼下集合后一起排队去做核酸检测。大家积极回复和配合,其实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像朴昌柱一样说着流利中文的韩国居民并不占多数,他介绍,每个韩国居民的中文水平不同,只有极少数不会中文,大多数能进行简单沟通,“比如去超市买东西没问题,但是遇到‘核酸检测’这种字眼,就完全不明白意思了,这时候就需要翻译志愿者详细讲解。”除了志愿服务,朴昌柱从2015年起坚持举办白衣天使团慈善义卖会,于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在社区附近举行,将善款捐赠给助残机构或公益项目。在他的带动下,每期活动都有爱心人士为残障朋友们提供免费聚餐。
做一个有问必答的好邻居
“我们现场将为无法下载核酸检测二维码的外籍居民指导或操作,同时也配有一位可以英文沟通的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乐瑛盯着业主群页面,针对外籍居民无法打开健康云的疑惑,用中文和英语敲下了详尽回复。她介绍,这是她目前负责的业主群“有问必答”环节,等全部回完已经接近零点,接着又开始和其他志愿者讨论第二天社区封控的工作流程。
乐瑛是一名从事国际海运物流工作的双语青年志愿者,平时居住在锦绣江南二期怡然居,这是四个小区中相对较小的一个,但平均每栋楼里都有好几户外籍居民。除了日常志愿服务外,她还挑起了英语交流的任务,能帮助外籍居民以英语进行沟通。
“我们没法登录,没有二维码该如何检测?”在核酸检测点位,一对不会说中文的外籍居民使用英语向乐瑛求助。乐瑛拿对方手机帮助操作,发现是实名认证原因导致无法后续操作,于是她使用自己手机以非本人方式进行信息登记,二维码顺利跳了出来。结束第一天的核酸后,乐瑛主动使用自己手机再次帮助登记,将两张截图提前发送给他们。
这些天,乐瑛常常看到居委干部、物业领导和志愿者筹备组,大家经过一整晚工作,第二天眼皮都是肿的,“大家付出了很多努力,方方面面都已经考虑到了,需要调整的都会及时改进。我想这不仅是志愿者身份,还是好邻居的身份。”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