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驻扎留学生公寓,她要讲好特殊时期的“中国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符哲琦 李梦婕 徐心成
“黄老师来了,我们就有安全感了。”留学生口中的黄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党委书记黄美旭,留学生眼中的“大家长”。
学校3月13日发布校园将进入闭环式管理的通知后,黄美旭立马响应指令,收拾行装,“逆行”奔赴校园上岗。不过,在她看来,这次驻守不是“逆行”,而是自己应该履行的责任和担当。连日来,这位基层院系书记驻扎留学生公寓,开展工作,讲好特殊时期的“中国故事”,也鼓励留学生们发掘疫情防控下不一样的中国。
希望留学师大经历,成为心中最美的中国故事
目前,华东师大在校留学生共308人,由于学校留学生类型多、居住地分散,加上部分留学生语言水平有限,排查工作难度不小,但精准的数据是防控的基础。黄美旭一再和团队成员强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仔细核准每个学生类别、各个条块的学生数据。“一个都不能少!”团队成员逐一给留学生打电话,其中一位学生经过先后近10个电话,才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核酸检测。
牵头组织宿舍楼层长以及在校留学生代表座谈会,全面深入解读学校的准封闭管理模式及政策,同时,团结一切可能的力量向留学生做好解释与疏导工作。同时,每天晚上,黄美旭还会到公寓的公共空间,和学生们一起谈心聊天。
“黄老师,现在还可以点外卖么?”“老师,我们需要一点口罩和消毒用品”……南非留学生杨楠说,得到老师们的悉心照顾,大家在校园里就不孤独、不焦虑了。
为了保障留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课余生活,国际教育中心还推出了线上短视频活动,鼓励同学们发掘疫情防控下不一样的中国。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哈布尔分享了闭环校园里的经历:“课余时间,我带领新同学参观美丽幽静的校园,在宿舍里练习书法,朗诵中文诗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味到了中华文化的精妙,都想尽可能地多学习中国文化,并传播回自己的国家。”
“面对疫情,全世界人民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团结协作,才能迎来这样的春暖花开……”黄美旭希望,留学生们在华东师大的经历,能够成为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一段中国故事。
发挥留学生主体作用,凝心聚力带好队伍
亲身参与校园抗疫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因突如其来的封闭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疫情防控制度和治理体系。在黄美旭的推动下,留学生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顺利建成。这支留学生队伍在防控宣传、秩序维护、学生帮扶、落实核酸检测工作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时也增强了留学生对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融入感。
来自韩国的留学生尹慧舒深刻感受到了校园温度、力度与热度,“遇到问题时,国际教育中心的老师、宿管阿姨、楼长和层长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我们。此外,留学生公寓的微信群也变得非常活泼,大家都在互相帮助、共同守望。昨天有几个同学将零食带到一楼,分享给其他同学直接领取,很庆幸我是这个温暖大家庭中的一员。”
黄美旭还十分鼓励他们多挖掘自身的特长,增进交流,探索疫情下封闭式校园生活的健康方式。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Adelina是留学生公寓的一名楼层长,“我认为这是一份需要担当与负责任的重要工作,要让同学们在保证正常学习生活的同时感到安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符哲琦 李梦婕 徐心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