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从武汉雷神山到上海定点医院,他们用坚守与勇气书写青春战疫故事
2022-04-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两年前,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雷神山;而两年后他同样在第一时间赶赴上海市新冠定点收治医院。与援鄂时的心境不同,这次出征让青年党员张兴少了些紧张,多了份从容。他也尝试将这份淡定带给首次征战的青年队友们。

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并团结在一起,这就是青年人的担当。上个月中旬起,上海新冠疫情进入严峻时期,一支由医生、护士、院感组成的28人组成的医疗队临危受命,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闵行老年医学中心临时执业点,成为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第一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疗队。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青年队伍,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使命。

  他是从武汉雷神山到上海定点医院的青年党员  

铃铃铃……一声声急促的电话声再次响起,这熟悉的场景让张兴仿佛回到了两年前。2020年初张兴接到了一小时内紧急出发支援武汉雷神山的电话后,当即报名参加。一样的毫不迟疑,张兴立刻服从驰援上海公卫的安排,而这一次是为了守卫自己的城市——上海。

3月14日,一支由医生、护士、院感组成的28人曙光队伍临危受命,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闵行老年医学中心临时执业点。这支队伍由吴欢主任医师带队,其中80后13人,90后12人。

与援鄂时的心境不同,这次出征张兴少了些紧张,多了份从容。与此同时,张兴也会尝试将这份淡定带给首次征战的队友们,和他们分享一些援鄂的经历。

武汉雷神山是新建的专门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而这次张兴支援的老年医学中心,是在原来的医院设施基础上临时改造的定点医院。张兴心里明白,必须要尽快适应收治和防护环境的变化。

谈及两次抗疫经历最大的区别,张兴告诉记者,本次上海疫情的感染患者症状普遍较轻,影像检查少有肺炎表现,而患者数量却是十分庞大,这给他和队友们带来了巨大挑战。“以收治的第一天为例,队员们用十个小时收满了两个楼层的患者,这也意味着我们中很多队员第一天就穿了近十个小时的防护服。”截至4月10日,曙光医疗队已在老年医学中心收治310名患者。

在治疗轻型和无症状患者方面,中医药可以更好地发挥优势,张兴所在的曙光医疗队做到了所有患者中医药治疗的全覆盖。“看到同一房间的病友经中药汤药治疗后纷纷出院,一位中国台湾的小姐姐也主动提出尽快发放汤药。还有一些外国友人都想喝中药,这让我们特别高兴。”张兴说,医疗队将中医药应用到上海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也看到了中医药广受欢迎并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他是团干部,也是护理团队唯一的男生  

在抗疫一线,这些年轻的团干部牢记身份,发挥了“一名团干,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

3月13日,刚下手术室夜班回到家的严飞还没缓过神来,就接到医院通知:“立即收拾行李,2小时内到达曙光医院东院,出发支援公卫!”

这次疫情防控一线工作量极大,刚到定点医院的医疗队连夜整理病房,人人做起“搬运工”,团结一心用最快的速度做好收治病人的准备。正式开始收治病人后,严飞和所有队员一样,穿着密封的防护服,时间长了,就会感觉缺氧、汗水在身上流淌。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进舱前都不敢喝水,忙碌一天下来感觉全身细胞都缺水,口渴难耐。每当结束完一天工作回到宿舍,他才会摘下口罩,随即大量喝水,“每次摘下口罩的一刹那都感觉仿佛在吸氧。”

作为曙光医院团委委员,严飞出发前给自己定下了这个目标:一定要带领好所有的年轻团员,让大家能够平平安安地回家。

这是严飞第一次前往抗疫一线,队伍中人手紧缺,作为护理团队唯一的男生,严飞早已习惯了一个人干三四个人的活。严飞说,大家每天工作八小时,来回车程近三小时,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这让大家坚信:这场硬仗一定能打下来。

严飞答应家人,待疫情结束,待春暖花开之时,他一定要陪家人去一次迪士尼,看一场烟花,吃一顿大餐。

  这支青年突击队,书写最美青春战疫故事  

支援定点医院的抗疫之路并不平坦,在抗疫一线,由张兴、严飞等组成的这支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并肩携手,互相打气。

黄凯林是老年医学科青年文明号号长,也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在定点医院,她深深体会了医者的责任。

病房里有93岁伴有压疮的老太,有5岁不能自理的小朋友,有肿瘤术后需要化疗的体弱患者,有合并多种慢性病的年迈病人,有焦虑状态的中年病患,也有高烧40℃不退的年轻人……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黄凯林和队友们相互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情况、心理状态,监测患者体温,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治疗和护理。

这些“大白”不会因防护服的厚重与闷热而减少同患者的接触和沟通次数,黄凯林和队友们努力给予患者最好的优质护理。他们给小朋友送上洋娃娃,给老人送上队员自己的零食。队员们只是为了让患者感受到,患者和医护一样,大家同心抗疫,共克时艰。

有段时间因部分工勤人员闭环隔离,病房里清洁卫生的工作落在了医护身上。近180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任务已经让医护工作量饱和,但黄凯林和队友们仍主动承担起了繁琐而劳累的卫生工作。36个房间的垃圾,每天都是几十个大袋需要扎紧装箱。每次忙完,黄凯林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队员们用同心协力和青春魄力,换来了患者整洁的住院环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