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丨老小区选调生响应敲门行动,推动“1+1”包干青年服务模式
2022-04-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书记您好,我叫张晨,现住在凌云新村,社区里老年人很多,我陆续在群里看到了有人主动为老人送菜,很温暖。建议发动每个楼里的年轻人作为志愿者和老人结对,包括帮助团购、配送物资,统一登记购药需求等……”当自己所住的小区被封控后,团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选调生张晨希望社区的年轻人能积极响应“敲门行动”。

在居委的支持下,她牵头组建了社区楼宇青年志愿者队伍,搭建起青年志愿者+楼组长的1+1包干服务模式,推动将年轻志愿力量覆盖到小区内所有楼栋。记者了解到,除了张晨外,还有不少选调生也参与到了志愿活动中。

 ▼ 响应“敲门行动” ▼ 

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全覆盖

张晨所居住的小区为老旧小区,共有约2400户居民,其中有不少老年居民。在抗疫志愿服务过程中,她感受到居委会的工作非常辛苦,要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也要处理许多突发状况。“我觉得此时此刻,要善于用好人,尤其是社区里的年轻人,通过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积极性,有效配合居委开展工作,更好地打开思路。”团市委发出的“敲门”行动倡议给了她很大的启发。

作为社区志愿者,张晨在配发自己楼的抗原检测物资时,曾遇到老人询问要如何买菜。于是她留了心,看到团购信息时会主动问下老人的需求并帮忙代购。“社区里的几位公益团长也会专门帮老人留菜,但是感觉需求对接不起来,不少老年人也无法熟练使用手机,需要有年轻人来做中间人。”

还有一件事让张晨印象深刻。上周,小区统计配药需求,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下来排队,她负责登记的小组中,有2栋楼是年轻人统计汇总好送下来的。表格直接发给志愿者,不仅老年人方便,志愿者统计也高效。

“这两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一定要把年轻人的力量用起来。这时就意识到团市委发出的‘敲门行动’特别有先见。”根据计划,楼组青年志愿者的职责包括协助建立楼组微信群,方便信息上传下达,帮助进行本楼栋物资发放,对接本楼栋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需求并帮助进行物资团购、统计用药需求等,协助楼组长开展其他工作。

队伍建立起来后,志愿者们的热情和服务也自主运转起来。比如青年志愿者会在群里发出收集到的老人需求,再由其他志愿者“接单”协助解决。目前,这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已经过3轮核酸检测和物资发放相关服务的检验,逐渐形成了有序的工作流程。

据悉,由于该小区内一部分是市筹公租房,很多选调生刚来沪时申请公租房曾分配到这里,因此小区内有30多名选调生成立了群。张晨在群里发出过关心身边老人需求的倡议,此次组建青年志愿者队伍,也得到了同伴的支持。

 ▼ “青”尽全力 ▼ 

志愿者倾听特殊的“声音”

居住在凌云街道417街区凌云新村的苗雅琪是市人大选调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她“听到”了来自特殊群体的声音。

苗雅琪所在的二组志愿者队伍主要负责帮助没有手机的老年人进行信息登记并全程陪同进行核酸检测,提供一对一服务。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们主动上前搀扶,提供休息座椅。

有一天,苗雅琪正在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秩序,突然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将一部手机递给她,屏幕上写了一行字“我是聋哑人”,苗雅琪愣了一下,随即打开手机备忘录输入道:“你住在几号楼?”居民用手机写下了门牌号……经过几轮“书面”沟通和手语交流,苗雅琪了解到这位居民由于听不到喇叭广播,不知道做核酸的楼栋顺序和具体时间,便提前下来等候。苗雅琪一边用手比划着请她稍等,一边与居委工作人员沟通情况。

苗雅琪告诉记者,由于当天还没叫这位聋哑居民所在的楼栋,考虑到对方可能要等很久,她决定特事特办。经过协调,居委专门为对方开辟了“绿色通道”,不到2分钟就做完了核酸检测,结束后这位居民表达了感激。

此次参与当“大白”的还有一对选调生夫妻——在黄浦区金融办工作的吴丽丽和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的陈昌杰。

4月14日是陈昌杰的农历30岁生日,他的生日是在发放物资中度过的。3月12日,小区被封闭后,夫妻两人便搭档做起了志愿者。除了搬运配送物资之外,两人积极承担起了自己楼栋的组织联系工作。

陈昌杰表示,因为有了张晨最初建立的“1+1”包干服务模式,为全小区的100多个栋楼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物资配送难题,由每个楼栋的志愿者承接该任务,大大减少了人员接触。“轮到某栋时,由楼栋志愿者召集全员,带队去做检测,不会遗漏一个人,做到应检尽检。此外,我们还设置了核酸检测单行线,大大降低风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