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抗疫献一计|IT经理7个通宵研发自治神器,建立小区抗疫“数字化微体系”
2022-04-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一个月多前,因为排队一个半小时才能做到核酸的经历,上海一家外企IT经理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熬夜开发了一套人流计数系统控制现场人流量,之后又迭代了按楼栋叫号系统等。白天“云上班”,晚上琢磨技术难题,这一个月来,他分别熬了7个通宵,为系统陆续开发了数个功能,一边当社区志愿者,一边建立了小区数字化微体系。

通宵开发计数系统

解决核酸采样人流过多难题

3月12号,这是鹤北新村二街坊第一次集中核酸检测的日子。上午9点半原本下楼拿菜的陈先华一看惊呆了,乌泱泱的队伍排了约莫400多米。中午12点半左右他发现队伍变短了,赶紧下楼排队,做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

考虑到长时间排队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回到家,他左思右想希望做些什么。很快,自己在业余时间开发的应用基础框架派上了用场,陈先华花费一个通宵开发了现场人数计数的应用。陈先华表示,该应用的开发是基于安全和便捷的基础上的。安全是指的是居民的信息安全,他做了3层技术防护,确保所有居民的信息安全可靠。便捷则是因为系统要面向各个年龄层的小区居民,他研发的页面极致简洁,标准是只要会打电话的人,都可以上手。

计数系统开发后,他于3月23日找到了小区业委会副主任杨炜炜,商量推广对策。巧的是,两人此前在同一家公司,虽不曾谋面,但陈先华在公司小有名气。杨炜炜当即答应试试看。

据杨炜炜介绍,3月14日凌晨5点小区封控,业委会临危受命,在鹤北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培慧的倡议下迅速召集起小区内两百多名志愿者开展抗疫工作。封控初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居民进行核酸采样,小区实住人口超过5500人,做核酸时如何尽量避免人群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是志愿者工作的难点。而IT人才陈先华的毛遂自荐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3月24日,两名志愿者分别值守入口和出口,尝试新系统。可是不到半小时,正在开视频会议的他就得到消息,年长的志愿者不会用这套系统。“老大,快去解决问题吧。”退出“云会议间”,他冲到了设在操场上的采样点,迅速在操场上找了一个制高点,可以同时观察出口和入口,实时统计人流量。根据页面上的统计数据得出了一个结论:场内人流最高峰的时候达到过190人,其实当人流量接近160人的时候已是饱和,需要疏导人流,140人是一个对于大白和居民来说体验感都较好的数值。

3月25日,他带了两位志愿者“Net”和“Dalu”正式实施计数系统。计数志愿者在外场,入口处的志愿者点一下按钮加一人,出口处的点一下则出一个人。陈先华则在操场里巡逻心算,看现场人数和计数系统上的人数是否匹配。陈先华告诉记者,自己大学时学的是数学,晚自习负责帮老师点人头。没想到时隔多年,重拾了这套传统技能。

当天核酸采样结束后,两位志愿者又向陈先华反馈了很多优化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点击计数后的回馈,以及人流量激增时的批量计数问题。经过反复商讨、修改,陈先华实现了点击计数之后的手机振动和声音提示。每进一人“嘀”一声,每出一人“嗒”一声,而“暴增”则通过一次性加10或减10的按钮给予了场景支持。

此外,见证过现场组织管理方式方法后,陈先华设想可以按照楼栋逐个叫号排队,“整建制”地有序前往核酸采样现场,另一个“叫号”的应用蓝图浮现在脑海。为了尽快完成该应用,原本按照正常的工作量一周才可以完成的任务,他又狠心通宵一晚完成了。

7个通宵开发7个新功能

助力打造“数字化社区”

随着防疫工作的深入,陈先华从最初的核酸检测志愿者团队来到了物资分发志愿者团队。他和业委会商量,在原有系统上加上公告的功能。他建议把小区所有楼栋分片区管理,划分成13个片区,便于发放抗疫物资。他自己则是第10片区长的助理。

在发放政府防疫保障物资时,志愿者需要居民签字确认,而后这些确认单交接给居委汇总。这个过程不免浪费纸张,且统计任务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些痛点,提高签字汇总信息的准确性,减轻居委、业委的统计压力,陈先华再熬了一个通宵,开发了在线物资签收功能,实现无纸化无接触一键签收。

在每次新功能开发完成后,陈先华都会剪辑一条短视频向楼组长和志愿者们演示操作过程。甚至于他还生怕大家不懂,首次尝试通过直播方式辅导整个社区的邻居和志愿者,便于开展社区数字化自治。

系统上新增“在住人口摸排”功能,是陈先华的又一通宵成果。小区楼组长和志愿者分别在系统上输入每户实际居住人数,系统马上换算出社区内实际居住居民超过5500人,且有约200户独居家庭。

眼看着小区封闭已经超过一个月,不少家庭的食物储备告急。在居委会、业委会的积极协调下,小区为邻居们提供了保供物资采购服务。保供物资品种多、价格各异,各户的需求也互不相同。陈先华介绍说,为了让大家尽可能不团购非必要物资,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倒推制”,即由楼组长收集每户居民所缺物资的清单,填写电子表格,报给片区长,再由居委报给保供超市。

陈先华介绍说,楼组长、志愿者学历年龄不一样,统计方式不同,有的采取微信接龙,有的用语音报数,有的将数值写在纸上,极少数能汇总成excel表格给到片区长。这些工作对于小区志愿者团队来说,工作量未必太大了。针对这一痛点,他再次熬夜设计了保供物资刚需的信息化支持,希望助力小区居民实现肉蛋奶自由。

“当了志愿者后,才知道这件事有多累,每次核酸采样我们都会累趴下一名核心志愿者。就算是我,也得休息两天缓缓。”陈先华认为,随着小区数字化自治水平越来越高,大大提高了志愿者的工作效率。

最近,当看到字节跳动的员工们利用制作互联网产品的思维当团长时,他深有感触,他正在修订系统,希望日后这套系统能适用于上海任何一个小区。“如果访问量大的话,我会采取动态扩容的方式,尽量避免出现宕机现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