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 | 全市首座立体方舱医院,见证立体的温度
2022-05-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亲爱的朋友们,您已抵达开平路方舱,感谢您服从抗疫大局,克服自身困难,来到这里接受医学观察,展现了最美的抗疫姿态……”在舒缓的音乐声和指引语中,开平路方舱医院开启了新一天的“战疫”。

这座位于黄浦江畔的19层江景写字楼,经过96小时的应急改造,成为上海首个由办公楼改建而成的立体方舱医院,可提供3650张床位,776位来自云南省的医护人员在此提供医疗服务。此外,方舱医院指挥部配备了数十人的工作团队,成员涵盖黄浦区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公安分局、区房管局、区信访办、区建管委、区应急局、区合作交流办、区机管局、物业、安保等部门(单位),负责医疗管理、后勤保障、综合工作、应急处置、车辆保障、物业管理等各项事务。自4月13日正式启用以来,开平路方舱医院已经收治患者超2893人次。 

从“小家”到“大家”,见证“柔性”服务

“柔性”,是开平路方舱指挥部在工作开展中始终强调的关键词,也是开平路方舱医院在运转过程中时刻践行的服务姿态。入住方舱医院的患者,为了服从抗疫大局,“舍小家为大家”,努力克服自身工作生活的不便来到方舱集中隔离。在方舱医院,这个由陌生人组成的“大家庭”满是温情:悉心准备的棉被、枕头等生活用品,舱内循环播放的舒缓情绪“定制歌单”,“新邻居”之间各种物资的热情分享,都让这个“新家”温暖非常。

见微知著,“柔性”服务,不在轰轰烈烈的口号中,而在一点一滴的行动里。提起来到开平路方舱医院的经历,南电集团的贺金俊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细节,“我在凌晨来到医院,下车的时候是10人一组,每组下车后都会关闭车门。每次司机师傅都会耐心提醒大家保持安全距离,这样的服务态度让本来心怀忐忑的我感到温暖。”

从“患者”到“志愿者”,尽显“刚性”逆行

方舱医院建立了临时党组织,入住方舱的党员纷纷通过“先锋上海”完成党员报到,同时,舱内志愿者招募工作也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义不容辞,我报名” !几天时间,舱内志愿者团队不断壮大,成员来自各行各业,覆盖各年龄段。率先加入的一批志愿者还精心编写了《开平路方舱医院志愿者招募及服务内容》手册,帮助志愿工作迅速走上正轨。

来自区药事所的杨晓慧是一名90后,到达方舱后马上报名成为志愿者,并担当楼层小组长。志愿工作令她感触深刻,“我之前也在小区里做了志愿者,但是这几天来到方舱才真切感受到一线工作的困难与复杂。”方舱内的患者,有的心态良好,有的焦虑不安,需求也不尽相同,除了水、纸等生活物资取用,还有八段锦、五禽戏口诀打印这样的个性化要求,杨晓慧一一沟通协调解决,经常错过吃饭时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时候语言不通,思维方式和理解问题的角度也大相径庭,而我需要做的就是作为一个穿针引线的志愿者,把大家联结起来,把消息传递到位,把需求及时反馈”。杨晓慧胸前挂着的志愿者工作证上,“逆行”两个字格外显眼。性格温柔的杨晓慧,提起志愿服务时语气坚定,而她,正是众多志愿者无私奉献、勇敢“逆行”的小小缩影。

从“你心”到“我心”,传递立体的温度

在这里,一幕幕温暖的故事正在悄然发生。

80多岁的患者李阿婆因核酸检测阳性被转运至开平路立体方舱。到了用餐时间,只见老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面对满满的一盒饭菜,老人似乎没有动筷的念头。

志愿者们见状,连忙到李阿婆床前了解情况。李阿婆面露难色,道出了原因:“我的假牙没带来,吃东西不方便啊!”志愿者得知老人目前独自居住,没有家人能帮忙把假牙送进方舱。为了让老人更舒适地用餐,同楼层的志愿者们马上行动起来,热心地帮李阿婆捣碎米饭,还把自己盒饭中易下咽消化的菜食夹给老人,尽可能让老人能吃上一顿饱饭。

老人所急更是方舱所急,如果假牙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那就要在餐食上作出调整。得知李阿婆的情况后,方舱指挥部针连夜联系供餐公司,希望能提供半流质食品。第二天,供餐公司加赠的小米粥便端到了李阿婆面前。老人手捧着热乎乎的小米粥连声道谢,脸上的愁容也一扫而空。

来自某建筑公司年仅25岁的志愿者小邹,进舱之初,他就积极报名成为志愿者。除了搬运、发放物资,小邹还承担了调查反馈病人药物需求等工作,最令他感动的,是云南省援沪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又专业的工作态度。

“护士姐姐推着手推车,挨个房间问病情、送药品,非常辛苦。药品有限,需要严格计划每人的用量才能照顾到每个有需要的病人,我看到她们手中有好多页手写的单子,都是我们楼层志愿者在群里反馈的病人的需求和问题,原来她们都认真地记录了下来”,小邹对医护人员的耐心和专业心生敬佩,“在查房的途中又有很多病人提出需求,护士都不厌其烦一一记录下来,而且能马上解决病人的迫切需求。”

夜色渐深,忙碌了一天的开平路方舱医院也慢慢安静下来。在患者们进入梦乡之时,许多人仍未合眼。志愿者在整理数据、医护人员在监测患者情况、保障人员在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微信群里,各类工作消息还在不断更新……黄浦江畔,风光正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座“立体方舱”内的“抗疫”故事,正在描画更加美好、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的人间风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