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手记|疫情中没人能够独善其身
2022-05-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回看我的志愿者历程,起初是想做出点事情而参加志愿者工作,然而越是深入一线,越体会到其中的不易。”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程一室的由川最大的感受就是,疫情中没人能够独善其身,守护着群众的志愿者也同样需要被守护。

由川自述:

  == 送餐也需要“最优算法” ==  

我是由川,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程一室职工。自园区实行封闭管理以来,我和很多同事一样,坚守岗位,因为我们承担的科研项目不能按下“暂停键”。起初,我只担任部门“保长”的角色,职责是安顿好工程一室在所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这其实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最初只是每天提醒大家核酸检测,然后统计上报检测结果。 

四月初,所里进一步升级了疫情防控等级,全部楼栋实行静态管理,餐食由餐饮公司统一配送,一时间盒饭从所门口到大家餐桌的距离,显得那么遥远。工会主席李向阳老师亲自带队送餐,临时组建的送餐志愿者小队奋战了3个小时,才将这些盒饭全部发放到每栋楼。尽管大家付出了巨大的辛苦,结果却意外地打击人:很多人反馈送饭太慢,有些楼栋收到餐食数量过多,却没有退回渠道,有的楼栋餐食数量不够,“嗷嗷待哺”。明明送餐组志愿者付出了很大的心力,却还是没有让大家满意地吃好晚餐。

被他们的精神打动,我想要深入送餐一线去寻找问题。凌晨00:30,微信群里开始招募第二天的送餐志愿者,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第二天的送餐工作中,我们按照楼号顺序进行送餐,在院子里几经折返,早餐从7:20一直送到9:40才完成。 

太阳逐渐升到了头顶,炽热的阳光照得志愿者大汗淋漓,喘着大气话都说不出口,一张嘴便是咸味夹杂着苦涩的汗水涌了进来。所领导表扬了我们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却高兴不起来,我对李向阳老师说:“咱们送得太慢,大家一直等到10点才吃上早餐,会有意见的。”我当场提出了我的想法。首先,按照楼号送餐,需要经常折返,不如设计线路,尽可能一条龙送餐,不走回头路。其次,志愿者一共4个人,可以分头行动,效率翻倍,节约时间。第三,明确送餐点位,标注好送餐数量,精确收发。最后,明确了楼长收餐分发制度。经过午餐发放的“试运行”后,我又完善优化了方案,并形成《虹口园区送餐流程》文件。

在有关所领导的支持下,该方案于当日晚餐开始实施,我负责现场指挥。晚餐送餐开始于17:30结束于18:10,仅仅40分钟就完成了所有楼栋的晚餐配送。看到同志们晚上6点都能收到食品,我的心情无比振奋,感觉自己真的为大家做了点什么。同时志愿者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少跑了很多冤枉路。这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只有大家都满意,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 疫情中没人可以“独善其身” ==  

这次疫情期间,我当过核酸检测志愿者,也当过物资运输志愿者。 

物资搬运志愿者数量不多,大家的工作很辛苦。大多数志愿者,早上送饭后又去站核酸岗,接着去送午餐,搬运物资,再送晚餐,然后继续搬运物资。连续好几天都忙到夜里23点才结束。这其中的最典型的就是张其帅同志,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几乎参加了所有志愿者项目。我总是担心他累倒了,病倒了。 

志愿者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忍受着酷暑,从运输到分发,忙碌到深夜。然而在运送物资的过程中,有个别部门订购了分量沉重但非生活必需的物品,我也向领导反馈,要求停止运输“非必须品”。经多方协调,园区很快制止了非必需品的采购。志愿者的劳动值得最高的表扬,需要更多的体谅。在微信群里多喊一声“辛苦”,多说一句“谢谢”,绝不止是表面上的客套,每一句表扬的话,所有感激的话,都让志愿者感受到尊重和荣誉,更加坚定信念去为服务人民。尤其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志愿者工作在最危险的前线,应该得到更多体谅和珍惜。 

回看我的志愿者历程,起初是想做出点事情而参加志愿者工作,然而越是深入一线,越是体会到工作本身的危险。每次做完志愿者回来,我都把所有的衣服脱了,丢进洗衣桶,用消毒液浸泡;不停地用酒精清洗面部和手臂;盒饭都是加热到烫手才敢吃;物资都会小心地喷洒消毒液,静置一整天才敢用手去碰。 

志愿者就是守护者,守护的不仅是群众,守护的也是我们自己。我反复学习了防疫知识,包括防护服的穿脱,含氯消毒剂的使用,喷雾消杀的方法,如何判断是否防疫安全。我开始主持职工宿舍进行每日消杀工作,安排同志们轮班值日。 

在参加志愿者工作的历程中,我体会着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密切关系,我觉得我们彼此都是对方的守护者,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本质上休戚与共:如果放任病毒肆虐,最终谁都无法幸免;如果我们失去了志愿者,谁来保证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去体谅、理解、关心、爱护志愿者。 我想号召大家都来做守护者,和志愿者们感同身受。让我们彼此珍惜,成为对方的守护者,这样大家才能彼此坚守,等到春暖花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