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学生暑期为社区输血,“夏日限定”份的“徐小优”正式上线啦!
2022-07-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社区需要新鲜力量,亟需招募有才干的人才;暑期到了,大学生就需要走出象牙塔,去基层开始真实的历练。

在徐汇区委组织部(公务员局)、团区委的牵线下,2022年徐汇区优秀大学生暑期见习锻炼正式启动了,来自10所高校的61位优秀大学生脱颖而出,他们化身“徐小优”,将开启徐汇实践之旅。

  // “徐小优”深入社区一线 //  

华东理工大学的研二学生方冠华此次见习的岗位是凌云街道发展办,7月1日上岗的她刚刚见习没几天,但却兴致很高。方冠华告诉记者,因为到刚上手,她主要从事的是志愿者信息录入等较为琐碎的事。“街道工作很细致,汇总数据工作量很大。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利用小程序将数据录入工作化繁为简,如果时机成熟,我也打算尝试一下。”

方冠华表示,自己在学校的时候做过楼层长,从事过核酸检测引导等志愿者工作。之前本科的时候也在斜土路社区医院当过一段时间志愿者。这次能深入社区基层,感到很荣幸。未来几个月也希望组织一些活动,亲身体验一下社区的风貌。

“虽然学的是机械工程,但不排除未来我也会从事基层相关工作。”交大研二学生关达宇此次的见习岗位是龙华街道社区发展办,见习几天来他已经感到了基层工作不为外人道的辛苦。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特长是公众号排版,因为这份特长,他被选中撰写相关的文字材料。刚刚过去的周末,他还作为见习岗位上唯一的一名男生参加了社区核酸大筛,从事转运核酸样本、录入信息等工作。“这两天户外天气炎热,我穿着防护服浑身都湿透了。但我觉得很值得。”

对于接下来的暑期见习锻炼,有多名“徐小优”也畅谈了自己的期待。上外“徐小优”李璇对于这份特别的offer很重视。希望自己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跟随优秀前辈学习工作方法,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同躬身实践。

来自上师大的“徐小优”杨公主是一名退役士兵党员,已经到徐汇区天平街道报到的她表示,在未来两个月中将积极发挥专业特长。

  // 带动更多青年成为社区治理参与者 //  

据了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2年度徐汇区优秀大学生暑期见习锻炼项目采用“线上见习+线下实践”有机融合模式,主要面向街镇基层一线倾斜,全区共16个单位61个见习岗位,街镇岗位占比86.8%。项目自启动以来便受到沪上各大高校团委的大力支持,经过前期徐汇团区委与部分用人单位共同举办的3场线上面试会的精心选拔,共有61名优秀大学生入围。

徐汇团区委书记陆璟琨介绍说,除岗位实操之外,团区委还将组织全体同学集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包含了参观互访、分享互动、技能互助、解惑互学等内容,也将融入全区常态化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引导、红领巾暑期社区实践营校外辅导员等项目安排。她表示,见习项目的筹备、组织和安排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全程指导和高校团委、见习单位的鼎力支持,希望见习大学生能全情投入、主动作为,化身社区工作的观察员、政务活动的策划师和群众问题的协调员,带动更多的身边青年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志愿者,让徐汇因为青年参与而更具活力,让社会实践因为徐汇舞台而更具价值。

徐汇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公务员局局长申毅希望同学们能充分珍惜难得的见习机会学以致用,利用好两个月的见习锻炼时间,切实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把自己在学校的所学、所长用于实践当中,把实践经历真正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本领,真正做到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他还希望,接收单位提升组织成效,在工作上悉心指导,务求实效。要重视带教,安排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制定带教方案、明确带教任务;要扩宽思路,把本部门面上的工作介绍给见习大学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要善于发现,创造条件让见习大学生多下基层,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专业特长;要科学规划,适当安排调研项目,引导大学生实地调查,掌握一手材料,深入进行思考分析。“当然,见习项目要严格工作标准,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穿好无形防护服,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