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蒸笼般的稻田里巡查监测,青年农技专员顶着烈日“虫口夺粮”
基层农技员马陈剑在田间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指导。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殷洁如
头顶草帽,脚踏雨靴,戴上袖套,一脚深一脚浅地行走在水深及膝的稻田中……持续的高温没有打乱金山区朱泾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农技员马陈剑的作息,水稻生长如何?虫害如何?他和农户一样牵挂。纵使烈日当空,热浪滚滚,他依旧每日凌晨5点就起身,拿着长棒赶蛾(稻纵卷叶螟)数蛾。
为驱虫“汗滴禾下土”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员,马陈剑和同事们的工作就是负责全镇水稻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指导。11个村,28000余亩水稻都是他的牵挂。
每年5月中旬到10月,持续高温干热天气正是病虫害高发期,也是农技员们最忙碌的时候。在热浪中,他们要跑遍全镇种植水稻的各个村庄,到田间地头摸清稻田里病虫害的种类和具体的发生情况,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为农业稳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今年的气温高于往年,一天里几乎没有凉爽的时候,巡查辛苦,但马陈剑却觉得庆幸,因为雨水少,纹枯病的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
“别看这塑料棒子和搪瓷托盘不起眼,对我们来说可是能发挥大作用。早上我们拿棒子逆着风沿着稻苗刮过,3分地里只要飞出1只稻纵卷叶螟,就能得出这亩地至少有3只。同样的,我们沿着对角X字型穿过稻田,同时不停拍打稻苗,稻飞虱就会掉落进盘子。我们根据盘子里的稻飞虱,统计测量,能得出大约一亩地的虫害数据。”正值下午2点,田埂上的泥土都被晒得裂开了大口子,阳光直射的稻田就像蒸笼,马陈剑跋涉穿梭其中,为了避免锋利的稻叶将大腿、手臂划出一道道红印,他时常套上袖套,扎紧裤脚。不到10分钟他已经浑身是汗,而且稻田里泥泞难行,更是费体力,他的汗水一滴滴落在了田间。
“走稻田”时随身携带风油精
监测病虫害有不同的方式,除了拍打稻苗,还有拔苗,拔苗观察除了需要争分夺秒,还要沉得下心。马陈剑自备了一个便携凳,一般在下地前先随手放置在田埂上,拔好苗后,就要迅速坐下一株株,一叶叶分拣查看。天气炎热,出土的稻苗很快会因为缺水而合拢叶片,为了更好地发现细小的虫卵和成虫,必须快而心细,这个过程中,成串汗珠顺着马陈剑的脸颊顺流而下,他始终保持着专注。
在田间奔走,烈日下暴晒,难免发生中暑。为此,农技员们总是随身带着不少避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藿香正气水、风油精,都是我们‘走稻田’的神丹良药。”马陈剑边用手肘擦着汗,边笑着说道。
农户也会因为农技员们的到来而感到心安。“他们每过一段时间就来这边监测病虫害,他们来看过之后,我们才能放心!”新泾村大农户李惠林感叹道。
“水稻种植还是要看天吃饭,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变天的时候尽己所能防止更大的灾害,农民种田不容易,近160天的守候,都希望盼得一个丰收年。”偌大的稻田里,已经晒黑了一圈的马陈剑身影显得格外渺小,蓝天白云,青青稻田,定格夏日里的最美瞬间。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殷洁如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