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作抚慰人心,上海民族乐团为市民传递生活信念和希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希望音乐成为观众们心中一束不灭的光,传递生活的信念与希望。”作曲家李博说。16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弦乐专场音乐会《海上弦风》在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精彩上演,颇有深意的是,音乐会的特别彩蛋、压轴登场的原创新作《光的力量》却是一首打击乐重奏作品,由乐团委约他创作于疫情期间,他把用音乐抚慰疫情下民众心情的期待,都写在了这首作品里。
《光的力量》,是民族乐团在今年春天委约创作,酝酿于疫情期间,由乐团打击乐声部首席王音睿与打击乐演奏家蒋元卿、胡嘉倩共同演绎。李博说:“《光的力量》中的这束光,其实大家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它陪伴着你渡过难忘的时刻,只要你相信它,它就会照射在你的心里,将你的世界点亮。”
其实,在疫情期间,上海民族乐团的音乐家们都没歇着,王音睿的厨房打击乐系列短视频,都曾让很多市民和乐迷感叹于音乐家的奇思妙想。
当然,本场音乐会作为弦乐专场,弦乐仍是绝对主角。乐团驻团指挥姚申申担任音乐会导赏,弦乐声部的演奏家们轮番登场,风格多元、形式多样的曲目,一展弦乐丰富的音乐魅力。乐团的“优秀传统”江南丝竹必定无法缺席这场弦乐盛宴。由江南丝竹传人沈多米艺术指导,沈多雷、梁众益等演奏家带来江南丝竹名曲《凡忘工》,淳朴典雅、热烈欢腾的旋律,展现弦乐细腻婉转、柔美悠扬的音色特点。值得一提的是,乐团的江南丝竹演奏组合曾获得“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金奖。弦乐八重奏《打虎上山》改编自《智取威虎山》,李玮、邓跃梅等八位胡琴演奏家演绎现代京剧韵味,带领观众感受林海雪原中炙热的豪情壮志。除了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曲目,音乐会中还上演了西方知名的弦乐作品。胡琴演奏家潘俊宇与董施栾带来二重奏《纳瓦拉》,该曲原为小提琴二重奏曲,本场演出中两把胡琴默契配合,华丽的炫技、欢快的节奏,展现西班牙舞曲明朗热烈的音乐风格。
民族管弦乐《夏夜里的流星》改编自二胡名曲《良宵》,温馨怡然的旋律如夏夜流星飞掠苍穹,绚丽而浪漫;《古槐寻根》选自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中的第五章,深情的曲调下,抒发华夏儿女“饮水思源、寻根祭祖”的亘古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演出有多首曲目都是与观众首次见面的新创作品:乐团胡琴演奏家张佳伟与乐队带来作曲家孔志轩最新创作的《天域弦韵》,胡琴演奏家陈晓雁创作的三重奏《疆风乐舞》,首演的低音提琴五重奏《陆离谣》,由乐团低音提琴演奏家孙浩创作。疫情期间不忘创作,也展现了文艺院团的社会责任感。
记者还获悉,本场音乐会的筹备也是在坚持疫情防控措施下,克服种种困难的结果。自6月起,上海民族乐团参演的艺术家们便以云端讨论与线下排练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投入到创排工作之中。而乐团也通过官微、短视频等方式,详细记录了最真实的排练现场,让沪上观众一起“云见证”排练,了解了多部作品从诞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完成了艺术和社会的积极互动。
乐团方面还透露,本场演出之后,备受市民游客追捧的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也将于8月19日至9月2日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重磅回归。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