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核酸检测点人手不足?00后来增援!
2022-07-28 青年

姚戴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近期,嘉定区安亭镇每周开展“便民筛查进村居”,方便居民就近参加核酸采样。在陆巷社区,连续的高温天让不少年长的志愿者因身体欠佳无法次次到岗,导致每次核酸采样时候的人手有些捉襟见肘。“好在,社区里有不少放假回家的大学生不畏酷暑前来报到,为社区志愿服务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不仅帮我们补足了人手,还带来了青春活力。”陆巷社区党总支书记沈莉青告诉记者。

“上海封控期间,我虽然人在齐齐哈尔,但是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乡。我的妈妈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我的爸爸是一名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我放假回到上海后,妈妈依旧忙碌在社区防疫工作一线,爸爸则在隔离酒店做支援,放假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他。我就想着自己能够为防疫做点什么呢?所以当得知社区有志愿服务需求的时候,我就立刻报名了。”姚戴凌是齐齐哈尔医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这次,她和妈妈组成了一对母女档。

一开始,姚戴凌帮忙打下手,负责掰管子,后来经过培训考核后,她获取了核酸检测员的资质,与妈妈并肩作战。“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的。我们社区的老年人比较多,一方面怕力道大了弄疼他们,一方面又怕动作不到位影响检测结果。有一个阿婆张嘴的姿势不对,我总是无法采到要点,正着急的时候,在我旁边一条队伍做核酸检测员的妈妈过来帮忙,简单几句话就让阿婆听明白正确的方法了。这让我明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核酸采样志愿者,不光要有一颗热忱的心、过硬的本领,还要有巧妙的沟通技巧。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的动作越来越娴熟,心态也越来越自信了。”姚戴凌说道,“在朋友圈里,我看到同学们回到各自的家乡后,很多都参与到了社区防疫志愿服务中去,大家在交流经验的同时也互相打气,对于我们来说,这是第一次‘实战’,作为医学院的学生,我们也深深地感觉到肩膀上背负的责任。”

王桂珈

当记者联系到清华大学大一学生王桂珈的时候,他刚结束协助学校在上海的招生工作,从浦东工作点回到嘉定家中。虽然放假在家,但是这位双学位在读的学霸的暑期生活依旧很忙碌,假期一刚开始,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份满满当当的计划表:每天3小时网课,3小时预习,以及每次2小时的驾驶课。剩余的空闲时间,他都有求必应地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中去。

“我每次的职责是在核酸检测点维护现场秩序以及帮忙扫码登记。在学校做志愿者的时候,我的岗位也是这个,所以一开始被分配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可以非常得心应手,结果现实却给我上了一课。”王桂珈说道,“就比如我提醒居民要保持两米间隔。在学校的时候,我一提醒,同学们就会自觉拉开安全距离,可是在社区,都是一家子一家子来做核酸检测的,而且老人又比较多,所以即便提醒多次,还是无法百分百贯彻执行。所以一开始,我很有挫败感,心理压力也蛮大的。”

正在王桂珈为此苦恼的时候,他的外公给他指点了迷津。“我的外公是一个热心肠,退休后经常去居委会帮忙,这些日子也一直在社区做防疫工作。他和居民沟通的时候,总是会先拉拉家常,再切入主题,这样一来,居民的接受度比较高,工作也就做通了。这也让我领悟到,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也要感应群众需求,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要找到一个有温度的平衡点,才是更有效的交流。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中,在社区这块现实的土壤中,我都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

让青春在社会实践中发光。王桂珈说,虽然目前只能为社区做小小的贡献,但是希望未来学习到更多知识,将它们转化、运用到社区之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陆巷社区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共有7名。“除了便民核酸采样点外,他们还参加常态化采样、防疫宣传、居民信息统计等工作,及时补充了社区的志愿服务能力。”陆巷社区党总支书记沈莉青说道,“从我们社区走出去的大学生愿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为身边的人们服务,以后学业有成,一定会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