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团区委启动“扬帆回青”,200余学子到百余社区参加社会实践
2022-07-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因为在外地上大学的缘故,00后大一新生仲如昊错过了疫情封控期间成为防疫志愿者。暑期来临,回到青浦老家的他报名了青浦团区委的“扬帆回青”暑期实践活动,每天到社区“打卡”成了他暑期生活最重要的一件事。

和仲如昊一样,今年暑期,共计有223名大学生通过“扬帆回青”进入128个社区参加社会实践。他们在每个工作日进驻社区“上班”,并实实在在的参与了基层一线的防疫工作。

从社区琐事中洞察社会

内心更为强大了

仲如昊

仲如昊是大连海事大学的大一学生,暑期回沪后,他穿起小蓝隔离衣,进入了社区。社区的事务很琐碎,通知老年人接种疫苗、老年人体检等等,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在基层我们要和很多人打交道,需要提升交流能力,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在情绪上则建立缓冲带。做事的时候更不能单线程,要关注下周围的情形。”仲如昊说道。

在辽宁大学就读的研一学生陈雪聪同样参与了这次暑期实践。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上岗时,一位带教的小哥哥就善意提醒她,到基层工作,和基层老百姓接触,需要抱有诚意和善良。这给了她一丝启发。

陈雪聪

在一次打电话提醒居民参加大筛的过程中,有一位居民在电话里和她吐槽生活的不顺,表示最近压力很大,也不打算出门。陈雪聪一边倾听,一边安慰他,并告知当晚有大筛。没想到快结束通话时,对方主动提出当晚会参加大筛。

陈雪聪告诉记者,如果说以前只是路人视角的话,在社区里,她的角色发生变化了,需要为百姓们提供服务,需要让自己变得更专业。

走进真实的基层

在社区中提供为老服务

周宇轩

在社区实践的过程中,上师大大二学子周宇轩遇到的一大难题是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讲方言,听不懂普通话,沟通起来有困难。后来她“曲线救国”,试着和老人的子女沟通,通知他们带父母参与社区体检等活动。

不仅如此,她还成为一名核酸采样辅助志愿者。有一天早上7点,一名阿婆早早排队。一问之下,原来阿婆身体不舒服要去医院检查,需要持有核酸阴性证明。在排队过程中,这位七八十岁高龄的阿婆和小周聊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事,甚至掏出自己18岁时的照片。“阿婆希望我也能像她一样,多参与一些志愿活动,为社区做点事。”

朱妍

今年3—6月曾到社区当志愿者的朱妍时隔数月又返回了社区。这一次,她要做的是协助社区做老人体检登记,为社区撰写宣传文章等。

小朱告诉记者,她学的专业是学前教育,没想到现在服务的对象换成了老人。“虽然我从初中开始就住在这个小区了,但到居委参与社会实践前,我对社区事务不是特别了解,于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认识社会的机会。”

据悉,今年,青浦团区委依托每年举办的“扬帆回青”暑期大学生实践平台,把实践岗位进一步集中到社区一线。除了投身村居综合事务,大学生也参与到核酸采样辅助、测温验码、文明劝导、物资搬运、疫苗接种辅助、防疫宣传等各类防疫志愿岗位实践中,获得社区干部和基层群众点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进入社区,今年青浦还有116名学生通过“扬帆回青”参与了企业实践,他们也积极参与到了防疫志愿活动中。

探索引导青年进社区

价值实现路径

记者了解到,在实践中,青浦团区委还积极探索延伸常态化防疫志愿的服务链到前端,发动青年志愿力量,针对平时或急时存在的社区防疫短板进行排摸,把服务缺口和志愿资源链接起来,努力做实“需求排摸—资源链接—发动招募—开展志愿”的全过程志愿服务链,使各类团体开展志愿服务时也能更加精准、更加直击需求。

比如,在“扬帆回青”项目中,探索建立了由团干部、大学生、青年医师、少先队员组成的服务队,赴百名高龄离退休老干部家中开展“夏送清凉”走访慰问活动,同时,从他们作为老年人的视角,听取了解防疫常态化背景下老年人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努力帮助反映和解决。此外,青浦团区委也正以“扬帆回青”项目为基础,致力于课题调研,探索引导青年进社区的价值实现路径,为助推青年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志愿直至深度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提供支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