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昨天藏着她的明天
2022-09-04 生活

钟律用自己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记录着上海的城市变迁。 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一头是悄然兴起的城市考古,一头是稳中推进的城市更新。上海始终给予人辽阔的创造空间,时空交叠折射出无数斑斓光彩,冷不丁就钻进脑袋幻化为心目中的城市印象。有如印象派的城市绘画作品也应运而生,上海市政总院专业总工程师、上海设计之都首席城市空间艺术专家钟律一边设计营造城市风景,一边用画笔记录城市变迁。钟律说,“城市的昨天藏着明天。”相比其他插画艺术家,她凭借独特的造梦能力,在绘画与现实之间从容游走。

写实又写意  用色彩解读城市

第一次见到钟律的城市绘画作品是在今年六月初,在这个由上海美院人文环境研究联合工作室和AD Hub城市艺术微空间共同策划制作的视频里,她的12幅上海手绘频繁穿插于彼时刚从疫情阴霾中苏醒的城市街景中,皆为疫情期间居家创作而成。无论是从浦西望向浦东的《向光》,还是从浦东望向浦西的《紫日》,都是鸟瞰视角下的暖色调建筑群,无不流露着浦江两头共盼早日相聚的细腻柔情。

钟律是“一江一河”沿线景观改造项目创意总负责人,近几年的持续性改造真正实现了还江于民,她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市民在滨江步道散步和运动。在与团队一起做城市更新项目时,钟律自己也在理解项目为城市传递的价值,随之而来的“阅读建筑”和“走读城市”等热门议题也不断表明大家认真地求索着城市文脉。“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与空间,与建筑、与城市对话。”基于这样的背景,钟律身为一名城市设计者和风景营造师,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般地开始记录最真切的城市。

“形态的写实,色彩的写意”,这是钟律对自己绘画风格的评价,平日精耕细作的工作习惯让她保持着对建筑与空间最理性客观的表达,而色彩则是她心中幻想,只因她擅长捕捉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环境光,把真实的场景赋予印象派风格的色彩,以一种图像的新联想进行一场当代的城市表达。“我尽可能用这样的感受来解读当下的城市。”钟律笃定地选择印象派风格,穷尽色彩与光影的融合。

因此,回想初看到视频里《伞下的外滩雨》时,尽管场景人影稀疏,但心底莫名雀跃。这幅画记录的是上海三月雨后的外滩,但天空与道路积水里的建筑倒影呈现出一整片粉紫色的浪漫情调。当记者在南昌路的AD HUB城市艺术微空间见到钟律,眼前出现的这位打理着温柔长卷发的上海女性,倒也与先前画作带来的温暖印象如出一辙。

更新是常态  鼓励“反向”记录

近阶段,钟律来南昌路越发频繁了,因为她的插画个展很快就要在AD Hub城市艺术微空间展出,这是该空间与上海美院人文环境研究联合工作室共同策划的“侬好,上海”快闪画展中的一部分。AD Hub城市艺术微空间运营者、上海美术学院人文环境研究联合工作室负责人马颖是本次画展策展人,据她介绍,自9月6日起,将有五位艺术家轮番用色彩描绘上海这座城市的文脉、烟火、印记。钟律的个展将首先亮相,洪啸、黄英婕、刘浩川、郭文媛等艺术家也将紧随其后。

钟律显然也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南昌路街区更新项目设计也由她总负责,她捡起画笔后第一次描摹上海的题材正是南昌路。在微空间临街一侧的展示桌上,平铺的一页页2022年整年月历上是钟律为南昌路整体更新后的城市素描记录,采访钟律的当天是八月底的午后,八月月历上由她手绘的泰戈尔阅读花园呈现了素描的单一色调,与就在几十米开外的实景里葱茏绿荫呈强烈对比。钟律说,“黑白其实也是另一种色彩的包容。”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到几乎紧挨着泰戈尔阅读花园的另一个街心花园——寻芳园就位于微空间的斜对面,花香亭的正下方设了一个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橙色雨棚与恣意攀爬的大团绿枝为有序等候的人们带来一片凉爽的阴翳。

这里原本是微空间常用作户外活动的场地,现在为城市需求临时让出,钟律总是仔细观察着这些城市空间功能的变化。今年七月底刚刚更新改造完成的十六铺旅游码头也是钟律与团队的城市景观设计新作品,这一次她将画作直接展示在码头的金属墙面上,一幅幅素描依据老照片资料真实地追忆了十六铺码头从建立以来的一步步变迁。“我的作品更注重运用,必须有它的延展性。”钟律介绍,这些被刻印在金属墙上的素描,在白天与夜晚不同光影下会形成胶片一般的正负片两种效果,她希望行人可以从正片看到负片,感受城市空间像定格胶片般演绎历史。

钟律也并不局限于闹市,她同时关注上海远郊的农村景观升级,并已着手崇明生态大道的设计,“广袤的田野与田园生活,都是城市生活的一种滋养,所以也是我未来的扩展部分。”其实钟律也早已在城市里播撒田园之趣,绵延1.6公里的南昌路上大大小小的街心花园,便是她营造的柔性城市一部分,借助自然景观来进行心灵疗愈。与画画一样,她通过调节花园空间布局的颜色选定,使其成为不经意之处流露的城市关怀。同时,这也将在辅读学校等需要特殊关爱的人群附近优先布局。

“城市更新是常态。”钟律断言,城市考古是为了寻求灵感,而城市更新正是为这种灵感找到了新手段,唯有不断找到城市的闪光点,才能针对性地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改善城区“老破小”社区的邻里空间也是钟律正筹备的项目,“希望城市设计能赋予尽可能多的人群价值。”而她更期待亲历城市更新的人们能够描绘城市面貌,“反向”看看他们的记录。

==   对话   ==

年轻人如何感知上海?

“每个人都能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参与者,我们一同思考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深爱的城市更美好。”这是钟律在结束记者采访后,又发自肺腑地补充的一句感言。在一篇题为“关于年轻力与城市设计的思考”的文章中,她指出,“认识城市、阅读城市,将自身对城市文化的认知感受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外部走向内部。”与此同时,她断定“年轻力与年龄无关”,这跟与记者交谈时高度一致,不妨直接听听她的讲述。

青年报:既然年轻力与年龄无关,那么年轻力与青年之间是什么关系?

钟律:年轻力指的是一种年轻的创造力,在城市作品中要不断创造不同的可能性。要激发的不仅是城市设计师,还有在城市生活的各个群体,把他们对城市的关注与爱唤醒,以及对于城市的爱,我觉得这个是青年发展型城市所要思考的问题。但现在青年很关注城市,包括城市的内容和城市传递的能量、包容、多元等,与青年更有关的年轻力应该是城市能否给每个年轻的个体一种自我表达的空间。

青年报: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在上海的城市设计师,你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的?

钟律:我认为上海伴随着它的历史底蕴、年轻力和创造力,上海不光是在寻求创新,更重要的是基于历史底蕴的二次创造,所以我觉得上海没有丢掉自己的文化,同时对于各种文化也有包容性,这也是上海难能可贵的地方。

青年报:你认为年轻人该如何阅读上海?

钟律:他们通常会找到这座城市的文脉,现在流行的城市考古就是深挖历史街区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传播、续写都是一种展示上海的分享。当然我觉得历史也不能只是包裹在时间里面,历史最重要的是要给我们更好的创造空间,所以如果在历史街区以一种更先锋的形式创作的话,那么效果会更好一些。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