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经历疫情的艺术家|书画家朱敬一:适应变化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2022-09-04 生活

不断适应,不断调整,不断创造是朱敬一的“秘诀”。本文受访者供图

自从朱敬一彻底火了之后,对他的争议就没有停歇过,可他既没有因为争议而停下创作的脚步,也没有停下火的脚步。朱敬一继续自由自在地“玩”艺术。

在长城上挥毫15米,在迷你的潮玩品牌小黑盒上点墨,哪怕是疫情期间,既有“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激昂,也有书中画中的鸡汤……就像《亮剑》中楚云飞对李云龙一声感叹:你呀,总能整出点新花样。

朱敬一说自己不是网红,他与网络只是互相成就,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适应力极强,总能敏锐地发现新闪光点的艺术“玩”家。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不断创造是朱敬一的“秘诀”所在  

“不是我凡尔赛,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也是被逼无奈的,是生活所迫。”

朱敬一学的是国画,曾经也想挤进艺术圈的“体制内”。大学毕业后,他放下过笔墨,做过老师,但是打心眼里,自己就不想放弃艺术这条路,于是他又回归了工作室。

无论是老家江阴的那个车库,还是北京那个被子能挤出水来的地下室,工作室之于朱敬一而言永远是内心的家,一个可以转化、消化他很多心情的空间,也是他的创意中心,休闲冥想中心。

如今朱敬一在上海的工作室,墙上画满了画,也许很多人是因为“南门书法”才认识朱敬一,但他的艺术本就是多元的,混搭的,没有什么边界。

“我其实没有给自己设定必须要在哪一个圈内,一路走来就是这个也玩一把,那个也玩一把,并没有很界定的东西在里面,这可能跟我的个人性格有关系,比较自由。”一路走来,朱敬一就是一路玩,一路探索。千禧年那段时间,他在探索插画,然后是电脑绘画。2007年,他尝试把陕西皮影戏的传统线描与迪士尼动画色彩结合,创作《妖野荒踪》系列。2011年,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线体主义艺术家群体,创作出《立体的墨》系列作品。

直到2014年他才自建门派,创立南门书法,有汤有料,调侃生活。朱敬一觉得自己算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所以工作室是大是小,简陋还是豪华,并不是太重要,关键是要有这样一个空间去承载他的艺术创作。哪怕是疫情居家期间,朱敬一在工作室依旧自得其乐,在网上画头像,创作不断。

  “艺术平民化”是一个趋势  

“既然没法走‘体制内’这条路,那么我就完全遵从社会的潮流来走,走着走着就摸到了一点门道。”

所以无论朱敬一在探索哪个艺术创作方式,他总能敏锐地找到潮流的方向。2006年在赵丹虹老师的顶层画廊,当时创作条件并不算好的朱敬一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人展《黑白炼金术》,展品中的金属烤漆板绘画和雕塑都是用电脑作画,然后由工厂制作出来。那段时间,朱敬一就对电脑绘画非常感兴趣。作为中国第一代网民,朱敬一总是保持着这种敏锐感,微博、淘宝,朱敬一的流量始终在线。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是无数的争议,比如有人认为朱敬一的南门书法算不得书法,顶多就是“艺术字”,但是关于那些负面声音,朱敬一的回应很简单,“我早已不去面对了,那些负面声音我屏蔽了,我又不混圈子。”

什么正不正统,什么档次高低,朱敬一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艺术平民化必然是一种趋势。“以前为什么人家觉得艺术高高在上,因为那个时候从业人数太少了,艺术家的身份仿佛有种神秘感。如今呢,你3个朋友中间也许就有一个说自己是玩艺术的,拿起笔就能画两笔。关键是你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对社会的观察,对市场的观察。”

正如朱敬一也曾研究什么叫“古法用笔”,推敲了几十年都没有领会,当他有一天不推敲了,反倒是豁然开朗,“只要把你认为的是正确的东西用好就是了。以我为准。当我理解了这一点之后,一切就化开了。”朱敬一说,“艺术是手段,思维力才是关键。”

朱敬一的南门书法,恰恰就是要找好的句子,回归到字与句的本身,哪怕是有些人眼中的“毒鸡汤”。他曾表示,一个不是段子手的艺术家,就不是一个好的时代观察者。

“看到很多年轻人去临摹我的书法,或者只是因此拿起了笔墨纸砚,我就感觉很愉悦。 一方面这是中国传统的延续,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连打字都不打了,都用语音了,能够回归纸笔就是一件好事。”朱敬一说,“另一方面,当你拿起了纸笔,你就有无限的可能。这个时代赋予个体很多创造的可能,只要你走的不是旁门左道,传播的是正能量,你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创作,并因此获得流量和关注。”

  “保鲜期”越来越短,要懂得适应  

有不少人想让朱敬一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尤其是给青年艺术家的一些启示,对此朱敬一却表示具体的东西很难说,“以前我发明一种技能或招式,可能能用个两三年,现在呢,也许两三个月之内就有人抄你、学你了,甚至通过某些更好的资源做得比你还好。就像你问我怎么能成功,我说了自己的观点,等到你发表了,别人看到了,也许已经过时了。”朱敬一坦言,这个时代就是瞬息万变的,年轻人只能去适应,在不断的变化中,保持对周边事物的敏锐观察和强大的感受力。

朱敬一以前是玩微博的,但如今已经是短视频的时代了,流量和算法都在变,朱敬一坦言自己也需要花很多功夫去适应,“只有顺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你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朱敬一说,“归根到底,还是要抓住一些内核的东西,那些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的。”

对于朱敬一来说,这些内核的东西就是他自己的“玩法”,“首先要密切关注你所能够接触到的任何东西,然后深刻地挖掘自己,我称之为‘反刍’,就是反过来去挖掘你的内心,去寻找你自己,坚持你自己。”

今年春天疫情期间,居家的朱敬一又开始了一波“反刍”,他表示自己难得有机会沉下心来,去整理一些资料,读一些书,寻找一些前辈高人成功的轨迹,并与自己的脉络相结合。“以前走得太快,没时间回头看。当你一回头,原来还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放慢脚步,去重拾这些过往,当再次起步时,仿佛一切更快了。”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