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蓝色预警解除,这群城市守护人为上海守住“结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通讯员 柴斌 蔡宇航 汤顺佳 王歆瑜 罗佳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2年09月15日09时35分解除台风蓝色预警信号:由于台风“梅花”已远离本市,本市台风蓝色预警信号解除。
虽说“梅花”号称是1949年后登陆上海滩的最强台风,但其实正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城市守护人为上海守住了“结界”。
// 徐汇 //
连夜安置84个在建工地人员
为保障在建工地人员安全,从昨天16时起,徐汇区全面启动落实全区受监工地、旧改地块的人员撤离安置工作,协助区内市重大交通工程和轨交项目工地的人员撤离安置,确保建筑工地及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昨天16时20分,记者在康健街道S031002单元N08-14地块商品房项目工地看到,工人们陆陆续续从宿舍板房内有序撤出,不少工人抱着早已打包好的被褥和衣物,前往指定的安置点。与此同时,工地管理人员则进入宿舍区域仔细检查,指导工友们前往安置点,确保台风来临前不遗漏一名工人。
位于罗香路上的徐汇区文化馆,是此次工人撤离安置点之一,从昨天傍晚开始,陆续接纳周边工地的工人进行转移安置。记者在现场看到,安置点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每位工人都需要佩戴好口罩,扫描场所码,出示24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后,方可进入场馆。
在安置点内,不少工人已经洗漱完毕,躺在地铺上玩手机、看电影,还有不少人做起了针线活。“我们接到临时转移的通知,心里还有点担心,一到这里就打消了顾虑,物资准备齐全,吃饭喝水都没问题。外面还在刮风下雨,我们在这里很安心!”此外,为确保工人在转移安置过程中安心舒心,长桥街道在安置点组建了各种保障队伍及时满足工人需求。
现场安置点负责人李凌告诉记者,出于疫情防控需求,安置点经过了全方位的清洁消毒,在工人进入安置点时,安排人员为他们发放了口罩等防疫物资,并且按照工地划分休息区块,在各自的区块又按照工种的不同,间隔1米划分小区块。“整个撤离点可以容纳大约300个人,我们根据各个单位的人员情况,也做了人员分布。目前,人员都已经撤离到位,我们后续将给工人准备食品和冷热水的供应。”
为了应对“梅花”,防患于未然,徐汇区84个在建工地15636人全部转移完毕。
// 杨浦 //
居委干部和保安守护“两白”
台风“梅花”9月14日下午,给上海带来大风和暴雨。这些天,在社区里,居委干部热心上门为“白发”老人做各种提醒,排查安全隐患;在园区里,物业的安保人员则为白领保驾护航。
“周伯伯,台风要来了,门窗关好,有事情一定要给居委打电话……”日前,在殷行街道殷行一村,居委干部们利用小喇叭喊话、登门拜访高龄孤老等方式,提醒居民做好台风天防御措施并排查安全隐患。不仅如此,居委做好了人员夜间值班计划,居民遇到困难可第一时间联系居委会。
93岁高龄的周老伯独居在家,居委干部们便上门拜访,帮老人检查门窗、花盆摆放、粮食蔬菜储备等是否存在不妥,并提醒周老伯尽可能减少出门,避免发生危险。殷行一村居委干部田祥燕表示,对于社区里的特殊家庭,居委干部们都会格外留心。
为做好台风防御各项工作,平凉路街道各部门积极行动,筑牢防汛防台安全网。街道防汛办工作人员全员在岗值守,3支应急队伍随时待命。街道对辖区内沿街商铺和住宅楼进行再排查再整治,杜绝高空坠物隐患;对部分物业小区进行了走访,督促物业公司落实沙袋等防汛物资储备,加强对抽水泵的检查;对排水存在一定问题的小区,落实专业排水队伍,确保及时处置紧急状况。
这两天,当上理工科技园的白领们在办公室忙碌着时,保安刘先洋在室内忙碌着。自从上海拉响了对台风“梅花”的预警,他便对园区里的广告牌悬挂、建筑外附件脱落情况开展每日巡查,四小时一次,对于企业窗户没有关的,还会发去提醒。
在楼顶天台上,刘先洋挨个儿检查了空调外机的牢固程度,并确认了新风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防止台风来了以后,把那些设备刮坏。”刘先洋说,“这一方面是对机器的保护,一方面也确保这些‘空中设备’不会被吹落,造成人员损伤。”
头顶问题解决了,脚下问题也是关注重点。上理工科技园地势较低,为了防止内部积水,园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刘先洋来到办公楼前,先是手脚麻利地搬起两块防水板,挡在大门口,高度到成人小腿位置,又将多只沙袋层层叠叠地堆在一起,防水板边加设了密闭封条,更大程度上降低渗水风险。
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综合行政(工程)部副经理谈平表示,对于这些尤其低洼的楼栋来说,按照以往经验,一旦瞬时雨量大于50毫米,就容易产生积水。所幸他们提前做了预案,铺设了防水板和沙袋。“而且这些防水板都是特制的,和地铁等下沉式建筑物的那种相似。正是这些准备让‘梅花’没有可趁之机。”
此外,为应对突发情况,这几日,园区管理方早已将水泵等各种应急设备放在了指定储藏间,随时可取用。至于人员安排,一支近50位工作人员的小队采取了24小时轮班值守的方式,随时待命,缓解现场积水等情况。
谈平告诉记者,这些值班小队主要由办公室工作人员、物业管理处管理人员和保安组成。“比如临时出现了路面积水,这些值守人员就会紧急启动水泵等设备,或是铺设电缆,主动开展抽水等工作,在一定范围内缓解积水情况。”
这些部门防护“头顶”和“脚下”
能安然应对“梅花”,看似平静的背后,许多部门做了幕后工作。
记者从杨浦水务管理部门了解到,区水务中心早在中秋节假日期间就启动防汛防台应急预案,集结防汛人员、车辆进入备战状态,完成对防汛仓库内机具物资的清点调试工作。9月12日晚,排水巡查养护人员连夜开展各类管道、排水口巡逻检查,对处于排水系统末梢的易积水路段进行管道重点疏通养护。
为防止落叶堆积雨水口,设施养护人员于9月13日集中清理雨水口,将垃圾提前清捞干净,对落叶较多的雨水口截污挂篮采取临时性拆除措施;针对东走马塘北岸空军加油站段防汛墙,为防止土体进一步流失,江龙抢险队早已用上百只袋装土在墙体后方构筑一道围堰,对该段防汛墙进行临时围堵,以确保不发生漏水现象;堤防巡查队员及岸段养护单位人员对沿江184座防汛通道闸门进行了及时关闭。
此外,河道养护单位扎实做好保洁船只的防风加固工作,及时对河道浮床沿靠防汛墙进行位置固定,确保在强降雨下河道水流不受阻,浮床设施对驳岸及墙体不构成安全威胁。
紧急抢险,离不开消防“蓝朋友”。为有效应对台风天气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上海杨浦消防救援支队根据台风发展趋势,提前部署,加强值班备勤、应急预案和装备熟悉检查,落实落细各项防御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万无一失。
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分公司已提前排查道路易产生积水区域,对区域内所有窨井盖、排水沟内部及附近的枯枝落叶、垃圾杂物进行清理,避免积水、淤泥堵塞等情况发生,做好应对准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通讯员 柴斌 蔡宇航 汤顺佳 王歆瑜 罗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