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汗水书写大城暖与爱
2022-09-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刚刚过去的酷热夏季中,这座城市以及城市中的所有人都经历了一场考验。为了城市安全,为了市民的幸福,一群新时代好青年竭尽全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当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扑火的交警,有一天要湿透几身衣服的地铁站站长,还有为了乘客能感受清凉而夜以继日工作的交通规划工程师。正是因为这群青年人的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这座平安的城市。

/  无私  /

外滩有一位“活地图”交警

极端高温天总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8月的一个高温天,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交警黄俊执勤到外滩地区延安东路四川中路口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名在路口等红灯的外卖小哥发出惊叫,原来他的电瓶车自燃了。原装电瓶自燃的概率比较小,但现在不少外卖小哥为了能保持电能,往往给车子加装一个电瓶,在遇到极端高温天气,自燃的事便时有发生。

情况紧急,黄俊一边疏散周围群众,一边操起摩托车上的便携式灭火器就奔过去,而路过的环卫工人也手持高压水枪前来增援。经过一番职业而紧张的操作,大火被扑灭了。而黄俊并不放心,按照预演流程,他通知了消防队前来处置,在消防队员确认电瓶不会发生二次爆燃之后,众人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如果当时发生了二次爆燃,那对于冲向着火点的黄俊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所在。但作为一名外滩交警,黄俊在处置突发事件的时候,从来都是将个人安危放在次要地位考虑的。这事关一个警察的操守,也关系到自己的初心。

刚刚处置了电瓶车自燃,又有外地游客焦急地向黄俊求助,原来是外婆和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黄俊立刻启动预案,帮她们寻找孩子。结果孩子找到了,却找不到外婆了。好在寻人是交警的强项,几处搜索,几通电话,最终一家人相拥而泣。

尽己所能地为群众服务,这是黄俊还没成为黄浦交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之前很多年就给自己设定的使命。当年黄俊在外滩执勤时,遇到一名打卡小学生问路,黄俊答不上来,让小孩子倍感失望。黄俊记住了那个眼神,从此深入了解外滩历史,探寻每一栋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时刻准备为群众指路。

黄俊告诉青年报记者,外滩是上海对外的一个窗口,很多人到上海最先到的就是外滩,外滩交警是上海的一张名片,甚至代表了中国警察的形象。所以有必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群众服务,这应该成为外滩交警最响亮的口号。

/  无我  /

“虹火之光”守护上海“西大门”

高煜穿着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了,这已经是她这一天换的第三套衣服。更艰难的是戴着厚实的口罩高喊着维持秩序,也让高煜觉得有点透不过气。

在暑期长达一个多月的高温天里,上海地铁虹桥火车站站长高煜就一直以这样的姿态值守在一线,她的“小煜流星轮”的小伙伴们也格外忙碌。为了守好上海的西大门,高煜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除了自己要穿防护服巡查之外,还要监督乘客扫场所码。高煜告诉青年报记者,场所码是上海重启之后推出的新防疫举措。有些外地乘客对上海的场所码措施不太理解,高煜还要尽己所能做好解释工作。而为了地铁运行的安全,以及更方便乘客,高煜和同事们现在还在研究将地铁站的场所码大幅度前置,乘客可能在下了飞机或者火车之后不远的地方就能扫到地铁的场所码,这样也避免了进站时的拥堵。

虽然这样会让高煜他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为了乘客的方便和安全,他们毫无怨言。“1名工作人员、1侧铁路到达通道、1.5分钟/列高峰时段铁路到达客流、1平方米高台岗亭、1双慧眼、1个微笑、1块引导牌、1个电喇叭、1句引导语、1次俯身”,这就是高煜总结的“十分工作”,诠释了“虹火人”执着守候的工作精神。“流动性”特色服务品牌“小煜流星轮”是高煜11年前创立的,那时她刚刚工作没多久,还在车站当值班员,为了提高为乘客服务的速度,她利用双轮电动车在站内高速移动,创建了流动的服务窗口。让高煜欣慰的是,她的“小煜流星轮”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更多的同事加入进来,不少乘客因为他们的优质服务,而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理解。

高煜的工作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认可,她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上海市劳动模范,还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高煜始终用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上海地铁事业中。

/  无憾  /

轨交防暑降温她有“凉”策

今年暑期适逢多年未遇的酷暑,交通出行成了市民最胆怯之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工程师李薇和她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调查与研判,推出了一系列精细化措施。比如奉浦快线沈杜公路站虽然是个市郊小站,但也不能让乘客受罪,他们结合市民建议安装了大功率电扇,又增设水雾装置,起到遮阳、降温效果。

轨道交通的防暑降温问题也是李薇他们关注的焦点。16号线龙阳路站是个地上车站,每天饱受烈日的灼烤,让市民望而生畏。如今这个车站增设了“蒸发式冷风机”,以物理方式降温,既防暑又节能。今年上海的交通管理精细化工作中,一个重点就是推进中心城以外地区公交电子站牌建设,让候车的市民对到站时间心中有数,也等于优化了乘客高温候车的体验。

每参与解决一个交通管理上的难题,李薇都很有成就感,这其实也是她当年入行的初心所在。“上海城市发展涉及众多方面,交通是其中之一,也是重要基础保障。同时,交通也承载着市民对更加美好生活追求的向往。”李薇对青年报记者说,“我愿意与前辈、与同事一起,从促进上海交通发展角度,见证并助力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每一程、每一步,同时,也希望以现实‘交通之路’的改善助力每个人的‘追梦之路’。”

近年李薇也一直在为上海交通精细化管理的实现而努力。《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是未来10年上海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李薇全程参与了白皮书的准备与撰写等各项工作。她协助交通管理部门出台《上海市交通领域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2021-2023年)》,也为更好贯彻和支撑上海市的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