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的镇馆之宝都到齐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视频、图
这是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的一次集体亮相。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上图东馆馆藏精品馆最近向读者撩开神秘面纱,一批十年难得一见的真品原件集中现身,共计70余件藏品,吸引了大批读者前往打卡。
据了解,精品馆包括固定展区与临时展区两大区域。固定展区以“典册琳琅”为主题,分为“古代写本、稿抄校本、尺牍信札、碑帖拓片、历代刻本、活字聚珍、地方志书、近代先声”八大主题展区。今年是上海图书馆建馆70周年,临时展区首展展出建馆伊始重要的藏书捐赠者——金山姚氏旧藏善本,藉此向以姚光先生为代表的众多捐赠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作为首展,亮点颇不少,展品类型广、珍贵程度高、孤品比率大、首次亮相者多,首部《台湾府志》、《法兰文字》等都是第一次面向读者展出。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本《维摩诘经》,此为北魏神龟元年的写本,是馆藏最古老的纸写本,也是最古老的藏品。
《颜氏家藏尺牍》是清初颜光敏所藏友朋尺牍。颜光敏往来友朋中颇多当世名人,所藏友朋尺牍由其后人世代珍藏。这件藏品展示的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渔与颜光敏之间的信件。康熙十二年(1673)赴京期间,李渔曾先后写给颜光敏四通信件,希望借助颜氏兄弟的人脉和影响力,帮助推介、销售自己的著述、笺谱。这四通信札及所附著述书目、自制笺目,成了我们了解李渔生平、著述情况的珍贵史料。
清康熙间刊刻的《台湾府志》,是清政府在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之后,由当时的首任知府蒋毓英所修的首部府志。早于康熙三十一年高拱乾纂修的《台湾府志》,成为真正的台湾第一志。1975年上海图书馆在重检上世纪五十年代从造纸厂废纸堆中抢救出来的故纸时,这件藏品重见天日。
1855年徐汇公学(徐汇公学是现在的徐汇中学的前身)的石印本《法兰文字》,此书是上海已知现存最早全书采用石印印刷的出版物。上海开埠于1847年,这本《法兰文字》证明在上海徐家汇地区,迟至1855年就已经有成熟的石印技术存在,是近代上海印刷技术发展的重要见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视频、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