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更加有效的创新药物为人类谋福祉!顶尖“大咖”聚焦新药发现模式
2022-11-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癌症、白血病、脊髓性肌萎缩……这些疾病侵害着人们的健康,但科学家们也正不断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和设计,获得更具成药性的候选药物来对抗疾病。11月4日,多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和业界专家,汇聚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论坛——药物发现新模式,共同分享药物发现新进展,探索药物发现的新模式,探讨和思考如何为了人类的福祉,研发出更加有效,可获得且可负担得起的创新药物。

 ◇ 诺奖获得者的合作中有中国年轻面孔 ◇ 

“我们总归在大自然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可以改善我们制药的方法。”2001年和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尔·巴里·夏普利斯教授说,这些东西有的人注意不到,有的人会注意到,而他是比较幸运的。“大自然将不同的元素以最好的平衡形式搭建,其中的许多创造了生命。这是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人类还难以做到。但我们总希望从中获得启发,并且努力将这些发现应用到现实。”

演讲中,卡尔·巴里·夏普利斯教授通过多个事例展现了有机化合物的魅力。他介绍说,近年自己与中国研究者合作开展了许多工作,而在他演讲的PPT里就有不少年轻的中国研究者的面孔。“像董佳家,在上海他有他的实验室,他们做了6千多个化合物,做测试,真的让我觉得很震惊。这个会花大量的时间,或者说这个真的很困难。”

2010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得主纳波莱奥内·费拉拉教授一直是针对血管来做研究,“血管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像视网膜它的病变就会诱导血管的生成。”费拉拉教授说,自己在攻读博士后时,对于血管生成因子非常感兴趣,“我很荣幸做了一个在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填补了其中的空白,我们把它称为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经过几十年研究之后,费拉拉教授团队和制药公司进行了合作,随后贝伐珠单抗“诞生”,它可以增加之前未经治疗的转移性直肠癌的研究。“这个也是VEGF展示了它的价值,之后大家对VEGF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费拉拉教授说,1999年他们开始了相关的一些实验,之后发现有更多的生物制剂,还有临床实验开始对VEGF来进行研究,2004年贝伐珠单抗获批用于临床用药,同年经过FDA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类型的12种适应症,“即使到现在,它也是非常常用的。”

 ◇ 对众多健康问题的治疗手段提供有益思路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丁克在论坛上介绍了在药物研发以非催化剂功能为靶点方面的工作。“我们知道激酶对于药物发现来说最重要的,之前它的主要功能是对ATP的磷酸转化。我们可以识别超过500种激酶,绝大多数都和人类疾病密切相关。比如说代谢紊乱、癌症其他的问题。之后超过100种小分子,都已经全球被批准了,自从这种伊马替尼治疗SML。”他透露,过去15年中,他们开发出了一些药物,“这个是唯一对于白血病患者有效的。另外一个关键药物已经完成了临床实验。”

丁克教授说,在最近,越来越多的人类激酶被发现了,发现它们都是有非催化剂功能的,涉及到不同人类的疾病。“举个例子,像细胞外机制的PDE激酶,它发现涉及到癌症免疫抑制。”

2021年沃尔夫医学奖得主阿德里安·克雷纳教授的话题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反应核苷酸的疗法。“今天跟大家讲的是ASOs,它可以通过几种机制来调节蛋白质水平。所以ASOs核苷酸可以和不同的化合物来进行结合,包括结合不同的RNA,和RNA的序列。”阿德里安·克雷纳教授说,现在已经有9种反义寡核苷酸得到了批准,9种经批准的ASOs药物有的通过静脉注射,有的通过皮下注射,它们可以直达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肌肉型萎缩等方面的治疗。

阿德里安·克雷纳教授非常感兴趣的是可以去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的治疗,“这些都是5种FDA已经批准的经拼接的反义寡核苷酸的治疗。自2016年以来,他们已经在不同的疾病当中得到了治疗。像我所在的小组,参加了第一个SMA脊髓性肌萎缩药物的治疗。其他一些药物是已经在临床实验,或者是在研发中了。”

论坛上,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吴鹏也进行了主题为“双特异性T细胞”的演讲。而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教授也针对药物研发和个性化治疗话题做了阐述。

面对生命健康领域新的挑战以及未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与会“大咖”们对于新药发现的模式进行了讨论,也包括如何提高药物治疗成功率的技术措施,从而对众多健康问题的治疗手段提供有益的思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