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坐下的城市|公共座椅应该如何设计?艺术的外壳下包裹着“家长里短”
2022-11-13 生活

公共座椅要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本文均为青年报资料图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记忆里的弄堂口总是摆着一只只小矮凳,夏夜乘风凉、寒冬孵太阳的惬意时光就在矮凳被搬进搬出间流转。而现在下楼和邻居嘎讪胡也无需自带矮凳了,因为总是能轻而易举找到公共座椅。无论什么类型的座椅在上海人口中都会被凝练为“矮凳”二字,因此这些或是传统制式、或是出自艺术家手笔的“矮凳”,被安置在城市的广阔天地间,就更有卧虎藏龙的况味了。 

  城市家具需要包容和温度  

公共座椅之于上海,远不止“矮凳”一样拉近人与人距离的亲切,也集中展现了“设计之都”建设成果。自从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撸起袖子热火朝天地加入了城市家具的生产行列,在闪耀着实用的人性光辉下,其包含的艺术性又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引起关注。再超前的艺术也不能逾越座椅的舒适性这第一要义,不然或许只能定义为公共艺术装置。若是设计作为室内使用的居家座椅,想必是很多设计师的拿手活,尤其对于家具单品而言,他们只需要独具匠心地放手去做,至于如何搭配是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而城市的公共座椅还需与周围环境共生,方方面面的细节因素无一不在考验着设计师。

“城市更新、再生、精神品质能够给市民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设计以文化艺术为载体的城市家具更能呈现我们大都市的灵魂与精神。”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冯信群平日带教学生时,也强调着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平衡。他认为,艺术性的城市家具首先要满足功能性原则,符合人体的尺度标准才能让人坐着舒适,其次由于城市家具要长期放置于室外,使用率较高,做到经久耐用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加固,而是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在实用性设计考量的基础上,再把握造型、色彩与材料元素创作出形态优美、色彩和谐、材料适宜的艺术作品,使其融入城市整体环境之中。冯信群特别指出,城市家具要特别关注老人、病残、妇幼等群体的心理状况和活动方式,要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做有包容性、有温度的城市家具。“用艺术思维和城市设计,激活优化公共空间品质、活跃人文氛围、培育创新动力,创造具有文化生长性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开放共享、创新包容的新注脚。”冯信群表示,公共座椅是人与自然艺术连接的通道,设计有趣的公共座椅成了讲述文化、阅读城市的小微载体。

冯信群介绍,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在2019年举办过一场响应城市关怀的城市家具系列展览,在上海北虹桥时尚圈的理想艺术空间讨论生活多样性和生存可持续性。三年过去,如今他们更加注重社区生活和城市美好建设,“城市家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我们更加主张彰显生活力、新时代特征和城市文化特征的设计。”

  以艺术性创造的另一种实用性  

既然艺术性公共座椅遵循了实用性原则,那么它们是否能凭借艺术的无限延展性来挖掘更多可塑造的实用性,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冯信群告诉记者,在科技大变革的时代,互联网技术、5G、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公共艺术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艺术+交互”让公共艺术变得可参与,这是他最欣赏的城市家具。此外,结合“美丽街区”建设和社会共享的政策背景,当下艺术性公共座椅有主要与红色文化结合的城市家具、兼顾休憩和人性化服务功能的智能座椅、废弃材料制成的环保创意座椅,还有运用历史文化符号、彰显上海海派文化、商业化等公共座椅百花齐放。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座椅也在撬动着更为实用的赋能空间。冯信群介绍,基于乡村振兴的设计、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传统非遗手工艺创新运用、环境保护的能源再生与再利用、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当下城乡协同发展问题,这些城市家具主题设计是他更推崇的城市家具设计方向。“从一座‘功能城市’转变成一座‘人文城市’,这是今天我们的城市建设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冯信群表示,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非常注重与城市文脉的对话,怎么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揭示一座城市过去和未来的关系,鼓励我们更加关注城市的生长性。

当冬日暖阳铺满这些形形色色的城市家具,尤其让社区老人找到了家的温暖,随着老旧小区加梯提速,越来越多老人得以自由下楼,害怕寂寞的他们愿意花更多时间停留在城市客厅,在街区更新扩充的公共空间的座椅上与左邻右舍唠家常。与此同时,这些艺术性公共座椅的出现,也让年轻人加入了孵太阳一族。只要他们愿意,边上的老人总会不厌其烦地讲述街区变迁,“现在我们坐的地方以前是……”类似的开场白总能让年轻人不由自主竖起耳朵,而像这样以城市家具串联起来的温暖风景线在上海不同地方正相继点亮。

==   记者手记   ==

“坐”是一把椅子的归宿

记者想起一位年轻插画师和一张公共座椅的故事,这张被安放在小学校墙外公共绿地的座椅上有着生活场景彩绘,当记者为插画师描述学生们好奇围观后兴高采烈轮流坐下的场景后,她在高兴之余竟脱口而出,“一开始我看这椅子就想着坐下挺好,但是躺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舒服。”再仔细观察后发现弯曲的“书页”的确拱起了一个弧度,这被她看在眼里,作为插画师的她原本不需多虑,但她习惯了常年累月在上海街头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为的是近距离观察城市和人群来寻找创作素材。她关心着城市里一些暂时没法回家的人,希望他们在孤独的夜晚可以有个躺着休息的地方,哪怕只是一张公共座椅。

插画师的浪漫理想固然在理,也让记者再想起一些曾经见过的艺术性公共座椅,虽然经过设计师解读后能理解其创作意图和灵感来源,但在未说明是座椅前,愣是以为只是艺术装置罢了,随后试图在不显眼的座椅区坐下,意料之中的不舒服感快速袭来,只得仓皇起身。虽然人们在疲劳时,会下意识扫视周围一切可以坐的东西,但是之于任何一座向人文关怀看齐的城市,既然精心打造了城市家具,那么,它们首先要看起来就是一张座椅。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