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坐下的城市|从功能性发展到城市品格的解读,把座椅“埋”在城市更新语境中
2022-11-13 生活

艺术家们在城市家具更新过程中大展身手。 本文均为青年报资料图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行走在上海,你会发现让人可以随时坐下来的街头座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艺术范儿。近日,市绿化市容局、市委统战部、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举办的“‘我的城市我设计,小小座椅大关怀’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市民创意征集大赛活动”又加了一把火,让城市街头座椅再一次成为热点。而在这其中,除了有广大市民的灵光一现,更多则是艺术家们的深思熟虑。

上海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王开彩说,上海的城市家具,已经从纯粹功能性发展到对城市性格、特点和历史的解读。

城市美学的空间范式:我思我行

王院长是一位艺术家,从事雕塑艺术的他对艺术品有着独到的理解,除了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他也关注到了空间环境。他告诉记者:雕塑作品是要放在特定空间里的,好的雕塑能够驾驭周边空间,空间映衬雕塑,使它变成这个空间中的精神凝聚点。所以想把雕塑做好,作为艺术家,必须要把空间吃透。这也是他在从事雕塑艺术工作之后,选择继续在空间艺术专业深造的原因。

这样的思考和经历,使得王院长的雕塑创作具有更加宏大的叙事感,也有了更加强大的艺术张力。他的作品,不但技艺精湛,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王院长对城市座椅的创作和实践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说,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过去几十年那样的大拆大建已经不可能了,然而,城市是不断发展的,要跟上城市发展,就需要在一定阶段对城市空间的局部进行更新。这种更新,以前比较多的局限在功能性,比如哪里市民需要休息,就放一把椅子。但是,从城市的深层次需求出发,如今人们需要的是从城市美学角度出发,从城市精神出发的空间环境。在这样的城市更新语境之下,买几把座椅放在人们需要休息的地方,简单涂涂画画的做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艺术家参与到城市景观建设十分必要,设计和创作出具有城市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好作品,才能彰显城市的风采。

基于以上认识,上海大学建筑设计院组织上大师生,主动参与了很多城市微更新项目,也创作出了一批很有质量的城市座椅和景观小品。

上大美术学院、上大建筑设计院与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联手对广中路街道所辖区域分块进行更新与风貌提升统筹规划。为了将此项工作深入到位,上大建筑设计院还派专业人士到街道挂职,负责街道城市风貌的具体工作,以专业的力量推进城市更新。

城市美学的文化范式:留住记忆

王院长认为,从城市美学的角度出发,城市更新最重要的,是要能够体现出城市精神,传承城市历史,留住城市记忆。他为记者讲述了一个他们曾经设计的项目案例:宝武集团地块城市风貌创意设计。

1985年9月15日,宝钢第一期工程顺利投产,成为上海工业的龙头老大。伴随中国城市发展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功能和布局发生改变。工厂迁离后,留下大量工业建筑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造利用,并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发展方向。上海大学建筑设计院承担的,就是改建成“博绣荟”文创园的该地块公共艺术设计。

宝钢的历史,是中国工业史上浓重的一笔,也是上海城市历史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存在,因此,留住宝钢的记忆,就是留住了上海工业历史的记忆。如何在这个园区的公共艺术设计中,体现出足够多的工业元素、保留下足够多宝钢的独家元素甚至宝钢的老物件,成为上海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师们创作的主要方向。

现场考察中,巨大的空间结构粗犷而气势恢宏,大量管道和型钢给设计师们以巨大的震撼。这些老设备、零部件组成了一部高潮迭起、震耳欲聋的交响诗,城市中的拂面微风和郊区的小桥流水瞬间被巨浪淹没。

如何让这样负载着上海工业历史的厂区在设计师的手中活化、年轻化、生活化?

首先给设计师灵感的是遍布厂区的大大小小的管道,设计师通过解构重组,将这些原先工业生产的动脉和静脉设计成了各种造型的器物,有些可以充当座椅,有些可以是垃圾桶,也有装饰性的小品。走进博绣荟,满眼的钢铁管道,让人瞬间记起它的前身,感怀它的今世。时尚的色彩,又让这些钢铁物件不再冷冰冰,有了生活的温度。

第二个元素是废电箱。王院长告诉记者,他们在现场考察时,看到最多的就是废弃的电箱。他们就将这些废弃物收集起来,漆成不同色彩,一个个不规则垒上去,做成了风格独特的指路牌。

钢材的造型也是设计师们用得最多的元素,型材中的L钢和工字钢形状是设计师的最爱。经过设计师的巧思,通过灯光和色彩的运用,这些钢铁有了温度,仿佛硬汉有了柔情,历史有了生命。

城市美学的生活范式:畅想未来

除了对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上海城市更新中更多的是对老街区进行风貌提升,增加功能的同时,展现街区的艺术魅力。环复兴公园艺术座椅设计就是其中的一例。

王院长告诉记者,环复兴公园座椅设计其实是一件高难度的设计任务。作为上海市中心的街区,它和其他街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也不像博绣荟那样有独家鲜明特色可以挖掘,设计师必须要吃透每一个座椅安放点的小环境,将艺术座椅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王院长给记者看了他们为环复兴公园设计的艺术座椅图片。这些座椅造型各异,方圆不一,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融洽地与已有的绿化、绿道等设施和谐共处。

设计师们考虑到城区老年居民的需求,在座椅中设计了落差,给居民休憩时放东西提供了便利,而足够长度的座椅又为“躺一躺”的需求提供了方便。仔细打量这些座椅,或者适宜居民们休憩,或者方便居民们小聚聊天,又或者在步道旁,稍稍锻炼后随时可以歇脚。

座椅的造型,在尽量满足环境要求的同时,也让设计师们绞尽脑汁,结果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座椅极尽时尚,充满设计感。

步道旁的座椅体验舒适,椅子脚上做足设计文章,红白相间的椅足,有的圆弧形镂空,象征着运动的汗水,有的线条动感十足,给喜欢运动的居民以更多的运动体验。

墙边的座椅则多采用圆形,与墙壁的硬朗线条形成对比,木质的椅面坐感舒适,高高的椅背似乎给了休憩者以私密的隔断。

草坪边,多采用造型朴实的木质座椅,使椅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半圆形的造型柔和雅致,钻石状的设计实用又时尚。

王院长还告诉记者两个秘密:一是这些座椅内置了很多灯,入夜,华光泛照,美丽温柔。二是这些座椅旁都有一个二维码,休憩时扫一下二维码,就会听到文学名著的有声朗读,这也是考虑到这一街区历来有诗文传统,居民们普遍热爱阅读而做的特别设计。居民们在复兴公园早锻炼后,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座椅坐下,一边放松身体,一边沐浴在精神享受中,岂不美哉。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