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药谷”需要应届生!这个论坛直播推介岗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张江生物医药2022年招聘计划占人员规模比例达到25.6%,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应届生,2021年应届生招聘占比12.6%,2022年达到21.4%。11月18日,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的“聚势而立,人才为先”2022生物医药人才发展趋势论坛上,开放了云上直播间,邀请企业代表、政策指导员分别开展岗位推介和相关政策解读,为生物医药人才与企业之间构建了双向沟通的桥梁。
◇ 6家生物医药企业HR与人才线上面对面 ◇
本次论坛由浦东新区人才市场、张江生药基地、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联盟联合主办。论坛上,首次发布了《后疫情背景下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2022》。
报告显示,张江生物医药从业人员占上海1/5,呈现学历高、海外人才占比高的特点;且在产业发展背景下人员规模整体持续扩张,但不同职类之间差异较大;行业离职率趋缓,2021年达到18.3%,但仍高于全行业水平;相较去年,企业计划招聘应届生比例略有增长,应届生起薪涨幅高于普调;行业整体薪酬较高,但近年来薪酬增长放缓,达到6.0%。企业越来越关注多元激励、人才盘点、职级评定和潜质人才发展。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钱宇波表示,目前,上海市生物医药重点企业总体呈现出人才总量多、人员层次高、专业门类全、队伍年轻化和国际化程度高等五大特点。人才培育工作向着“形成人才密度高、结构比例优、国际化程度高、产出效率高、综合竞争力高、能够有力支撑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的人才格局”的目标而努力。
张江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韩国飚介绍说,预计到2025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只有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才能让浦东、让张江成为人才荟萃、创新资源聚集、创业激情涌动的创新高地。
论坛现场进行的“2022生物医药产业周岗位推介”活动中,微创脑科学有限公司、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的HR,带着细胞工程师、免疫研发工程师、供应链管理工程师等热门人才需求,与人才进行面对面线上交流,进行线上岗位推介。直播通过抖音和B站双平台呈现给广大生物医药产业人才。
◇ AI智药产业的发展需跨领域人才 ◇
对人才的求贤若渴,还体现在张江AI新药研发方面。由张江集团主办的“赋能 融合 创新 2022张江AI智药论坛”上,2022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AI赋能医药研发与制造竞赛颁奖)举行,张江AI承载区和张江AI联盟创新成果相继发布,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新增10家新成员。
2022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以“匠星生智 赋能发展”为主题,设置了AI+新药研发制造、AI+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两条赛道,重点关注参赛者提供的算法、产品在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的实力水平,以及能否充分推动药品、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制造,并解决实际问题、满足行业需求。
竞赛启动以来,共有数十位参赛者报名,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有24名参赛选手脱颖而出,荣获“AI赋能医药研发与制造竞赛”的一二三等奖。
去年,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成立。作为推进AI与医药跨界交叉融合、数据资源共享、技术迭代升级的重要纽带,AI联盟致力立足张江、面向上海、服务全国,推进人工智能新药创新生态建设。一年来,AI联盟创新成果硕果累累,包括英矽智能开发的中国首个进入临床的AI制药候选药物ISM001-055、晶泰科技自动化化学合成实验室等等。
AI联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相关企业的加入。在本次论坛中,罗氏中国创新中心、恒瑞医药等10家企业成为AI新药研发联盟的新晋成员。
张江集团王凯荣表示,张江AI智药生态圈正逐步形成,当下,AI智药产业的发展还需跨领域人才、配套的产业政策以及产业链中各种创新要素的支持,希望通过联盟成员之间的突破性创新以及合作,为AI智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新方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