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呵护年轻人对生活温情以待的想象力
2022-11-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陈杨 

最近,纸盒狗突然火了。大学生们用废旧纸盒等材料做成宠物,拴在寝室门前、给它们“喂食”或者带它们散步,由此延伸出遛狗社交……养“狗”热风靡各个高校,还有学校团委办起了线下展览。

有人赞叹同学们有想象力、创造力,也有人用从众、无意义、找乐子、发疯等关键词描述这一波风潮。与其给纸狗下定义、贴标签、进行过度解读,不如将目光聚焦此时此刻,了解青年学子的身心状态,听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这三年来,突发的疫情扰乱了本应更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由此,在寝室楼小小的一方天地里,拍段子、办“时装周”、养“狗”……很多“行为艺术”是青年学生们排遣郁结、调节情绪的方式——即使在困境中,也会想方设法笑着迎接新的一天。

“这是小狗吸尘器,它会吸走你身上的霉运!请说:谢谢小狗!”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有博主展示自己手工做的“小狗集市”。一个纸箱里,三十只样态各异的“小猫”“小狗”吐出舌头,或者微笑着,它们齐刷刷地看向镜头,等待路过的人免费把它们“抱走”。

静态的“纸盒狗”因为有了“人”的因素而变得灵动。“好可爱”“好喜欢”才是更多大学生看到这些纸盒动物的第一反应。养“狗”的学生们自发地为身边人传递出一些善意,于是有人看到了,接收这些温暖,并珍惜这与之相遇的日常。不只是学生,有高校宿舍的保洁阿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她们积极配合同学们的手工创作,不会回收楼道里的“小狗”。

我在校园里亲历过春天的那场“上海保卫战”,这一次线上线下涌现的“纸盒狗”,又让我想起了那时的寝室生活。面对有限的活动范围、逼仄的空间、令人压抑的生活节奏,大学生们迫切地需要重建和身边朋友之间的联系,增加相互抚慰、共同前行的力量。假如没办法做到见面交流,通过走廊上的一些物件,就能表达这种渴望。

许多同学都在寝室门前自发为网格员和过路人准备了五花八门的提示物。封控楼的楼道中有的不只是齐整排列着的椅子和消毒喷壶——有一天,路过谁的门口,你还会遇见倾斜挂着的一串粉红色“塑料小猪”,然后会心一笑。

为了方便志愿者无接触发放物资,同学们在门上贴纸条、涂涂画画。薄薄的纸上,不仅写着需要多少量的盒饭,需要几份抗原检测试剂,也可能画着一个彩色的笑脸,一朵送给志愿者的玫瑰花,角落里蹲着一只小狗,配上文字“谢谢,辛苦啦!”。我所住的楼层,还曾有人在板凳上放了一沓小猫贴纸,欢迎过路的同学自行领取。

大学宿舍的走廊,对每一个路过的人来说是人和物“奇遇”发生的场所,背后有人和人的关系散发着温度。养“狗”热也是如此,所谓“行为艺术”的背后,是大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样因物件而结缘的遇见,也在呵护困难中依然给予彼此爱与勇气的能力。

每个人都在用细小的举动为抗疫做出自己的努力。哪怕一只小小的纸狗,也在诉说着:加油,生活依然美好!

作者来自复旦学生评论团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陈杨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