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奇幻”他们用“石榴”作注
2022-12-04 生活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上周末,坐落于皋兰路上的思南诗歌书店突然热闹了起来,年轻人纷纷走进这家书店,来参加黄浦区“石榴同心,青春同行”品牌发布暨民族“非遗”奇幻日活动。什么样的非遗是“奇幻”的?非遗怎么与石榴扯上了关系?“品牌发布”发布的是什么品牌?年轻人来这里体验什么?带着一连串的疑惑,记者来到了思南诗歌书店。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推广古文字,弘扬传统文化

诗歌书店是一栋比较特殊的建筑,主楼内高高的塔状空间,铁质的书架顺势爬高,书店立时有了诗歌的气质。书店不大,参加活动的人不少,看来主办方很有些号召力。

书店一侧是咖啡区域,不过,此时的咖啡区已经变身为展示区,最惹眼的当属书画展区。一位老先生正坐在桌边,写着记者不认识的字。

写字的老人叫韩志强,一位领取国务院津贴的桥梁专家。不过,他同样热爱的还有中国古代文字。退休后,没有了琐事的牵绊,他潜心研究甲骨文书写,还出版了《跟着韩志强学写甲骨文》等十一本书。

有工作人员问韩先生,门口挂着的条幅上是什么,说他“猜”出了前三个字:“天、下、一”,最后一个字猜不出了。条幅上最后一个字,上部像两扇打开的窗户,下部则是一些线条,任凭挖空心思也猜不出。韩先生说,那是“家”,整个条幅上四个字,写的就是“天下一家”。韩先生告诉记者,那就是刚刚申遗成功的水族文字。水族文字和甲骨文同源,只是后来由于缺少交流,两处文字就朝向两个不同方向发展了。

在韩先生的桌上,还悬挂着一些又像字、又像画的斗方,这些字的字形,像鱼又像虫。韩先生解释说,这是非遗之一的东巴文字,这些文字还停留在象形文字的早期,是研究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重要研究资料。

一个展位,三种文字,一位专业成就斐然的桥梁专家为什么会学书写? 韩老先生从小喜欢古文字,酷爱甲骨文,退休后他将传承和弘扬中国古文字作为一份新的工作。学好了甲骨文,又学会了东巴文,后来,水族文字浮出水面,他又去学水族文字。

很多参加活动的年轻人围在韩先生的展位前,韩先生为他们书写各自的生肖字送给他们,年轻人拿了,珍爱收藏,这些生肖字想来他们都认识了。也有年轻人坐在桌前,在韩老先生的指导下用水笔描画着一个个甲骨文字,体验中国古文字从象形而来的奇妙。

韩老先生努力地做古文字推广和研究,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将韩老先生书写的甲骨文带回家的年轻人,其实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做了贡献。

像石榴一样团结在一起

咖啡区域有一张略大的长方桌,此时,有十来位姑娘正围坐在桌边,那是非遗苗绣大师张兴保在辅导她们做苗绣体验。

苗绣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去苗乡旅游,还是在影视中,人们看到苗族姑娘穿着的衣裙一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刺绣。这些刺绣图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折射出苗族屡经迁徙的历史,是苗族族群识别的标志和符号。随着非遗文化的推广,人们越来越惊叹于这些刺绣的精美,惊叹于这些图案的独特和生动。渐渐地,喜欢苗绣作品的人就越来越多。来自田子坊盈稼坊的张兴保告诉记者,因为如此,他们还特别开设了不同进阶的体验课程,以此帮助喜欢苗绣的年轻人更加了解苗绣,让苗绣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在这张大桌子上,姑娘们正绣着对于苗家姑娘来说最简单的图案:蝴蝶。而在桌子的一头,陈列着一些发簪、戒指,张兴保说,上面的苗绣装饰,是从老绣片上截取下来,为它们加载上时尚元素,就成为了时下女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网红配饰。

主办方之一的黄浦区民宗办马女士告诉记者:错了。今天来现场的,并不只有汉族,也有回、蒙、彝、畲等八个民族的年轻人。这个活动打出的品牌之所以叫“石榴同心,青春同行”,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来自于不同民族的年轻人加深了解,同心同德。

黄浦区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办主任徐惠江说:团结是民族工作发展的主线,建立“石榴同心,青春同行”的品牌,就是要将各民族的年轻人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力量。

来自不同民族的四十多位年轻人,在这个周末奇妙地相遇,一起体验非遗项目;这些项目,有来自于贵州山区的,有来自于云南深山的,也有来自5000年前的,这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在这个周末,在思南诗歌书店也奇妙地相遇了。此时,你会觉得“石榴”这个意象才是最奇妙的,那么形似,又那么神似。

马头琴唱响悠扬的歌

身边,有琴声悠扬地响起,独特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很多人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去。这是本次活动展示的另一项非遗:马头琴。

手持马头琴演奏的小伙子叫李海涛,来自内蒙古,是一位专业的马头琴演奏者,他从小喜爱马头琴,大学学的也是马头琴演奏。为了他心中那一曲梦想,小伙子来到上海,开设了腾格斯马头琴工作室。他告诉记者,蒙语中“腾格斯”就是海的意思,他希望上海能像大海,在容纳各种文化的同时,也容纳他的马头琴。

来上海4年,这里接纳了他和他的马头琴,而他也将马头琴演奏与现代时尚进行了嫁接。在上海的那些日日夜夜,最让他兴奋的,莫过于他为游戏《原神》配乐。他说,马头琴的音色与音域非常广,它可以演奏出厚重而忧郁的色彩,也可以演奏宏大宽广的作品,喁喁私语是它的擅长,万马奔腾更是它的拿手好戏。马头琴可独奏,可合奏,也可齐奏。《原神》游戏中有了马头琴的加入,音乐色彩更加鲜明而动人。

李海涛的工作室招收学员,学员中有六七岁的稚子,也有年近八旬的老翁,为了马头琴那独特的声音,他们来到腾格斯工作室。不久前,李海涛为这些学员举办了汇报演出。视频中,马头琴声时而委婉,时而奔放,多把琴合奏时,完全不逊于交响乐团的高潮演奏。

来参加活动的年轻人纷纷在李海涛身边停留,听他手中的马头琴那美妙的音乐。他们都没想到,会以这样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来接近蒙古族的非遗,然后被它吸引,被它感动,这项非遗就又多了一批粉丝。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