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阅读和社区服务 从一到三,一见蜕变
2022-12-04 生活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颇具特色的阅读空间。


一见图书馆对于上海的爱书之人来说并不陌生。2019年,它作为沪上第一家民营会员制图书馆在南昌路的一幢老洋房里开幕,之后,随着电影《爱情神话》在此处取景,闹中取静的它迅速蹿红,成为了文艺青年非常喜爱的打卡点。

今年夏天,因房租到期,南昌路首馆不得不就此谢幕。与此同时,一见也迎来了柳暗花明,在徐汇滨江以及虹口瑞虹陆续开出了新的图书馆,再加上去年在浦东碧云的那家,完成了从一到三的蜕变,虽然地方换了,但是关于阅读和社区服务的探索,永不止步。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扎根社区天时地利人和

一见图书馆坐落在瑞虹天地月亮湾的2楼,一共有500多平方米,整个空间显得非常大气舒展。装修上沿袭了之前简约、质朴的风格,奶白色系的墙面搭配原木色系的书架,营造出温馨的宁静氛围,让人一进来就会自然而然地放慢节奏,进入到阅读的节奏中来。

进馆后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个非常开阔的儿童图书阅读区域,精致可爱的露营风不仅牢牢地吸引着小朋友的目光,也让大人们心驰神往:挑一本心仪的书,窝在折叠椅里,感受一把诗和远方的浪漫,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吗? 馆长芷妤告诉记者,这块区域后续还会根据不同的节日或者相关活动进行场景化布置,比如元旦、春节等,为大家带来更丰富、更新颖的体验。“我们本来就是一家社区化属性比较强的图书馆,强调读书社群化的链接。这里正好处于环瑞虹社区的范围之内,作为一个十分成熟的家庭型社区,教育是周边居民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这一点与一见的定位高度匹配,所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下,我们将图书馆落地在了这里。虽然过来的时间还不长,但是已经举行过多次与社区合作的亲子活动,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不少新会员的加入,每周都盼着新活动的预告发布。”在图书馆的一面墙壁上,张贴着各种“瑞虹社群大联盟”活动的海报,类型包括亲子共读、大咖讲座、佳作赏析、好书分享、文化沙龙、社交共创、戏剧演出,让人应接不暇。一张写着“一见×一起即兴”的海报引起了记者的特别注意,据芷妤介绍,这个活动的人气相当高,表演者会随意在图书馆抽取几本书,然后融入到故事创作中,再在和读者的即兴互动中完成整件作品的演出,“其实我们也是在不断地试,看看哪些活动是这里的居民更加喜闻乐见的,就将是我们未来主推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带给大家更多元的由阅读衍生出来的快乐体验。”

最近,芷妤正在加紧制定小小馆长的2.0版本:“之前小朋友来参加这个活动,主要是让他们做一些诸如整理、清扫之类的辅助工作,培养他们的条理感和责任心,现在我希望可以进一步扩充他们对书籍本身的热爱。年轻一代通过电子产品完成阅读的比例是越来越高了,而对书籍本身的关注,比如纸张、设计、装帧等细节都渐渐忽略掉了,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我们会从书籍本身出发,让他们了解其中的法则与奥秘,从而让他们不仅爱上阅读也爱上书、爱惜书。”

共创共建契合精神生活

作为一家会员制图书馆,一见分为公共区和付费区,公共区日常免费对外开放,付费后用户可进入付费区参加馆内相应的收费活动或使用空间。如果说图书馆的前半场是大开大合的布局,吸引着尽可能多的读者前来的话,那么后半场更像是一个个小宇宙:几个大小不同的自习空间,既私密又独特。而其中最让人弹眼落睛的,还是那个叫“M78星云”的阅读空间。90度角的巨大落地玻璃窗,犹如一幅巨屏,映射着通透的光线和城市的美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想好好读书都难!

回望过去一年,你一共阅读了多少本书? 其实具体的数字并不重要,正如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所说的:“你一旦开始阅读,也就会永远自由。”这也正是一见图书馆的座右铭。这句话曾被烙印在原本南昌路首馆一楼尽头的天井小花园里,直击着每个到访者的心,而在如今的瑞虹馆里,它则被镌刻在了读者互动区的门楣上,与所有人共勉。

目前,这里的馆藏书籍有5000多本,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科普四大类,有冷门的,有经典的,也有畅销的。记者发现,即便图书馆里还有不少书架是空的,它们也没有被全部摆放出来,这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呢? 原来,那些特地空着的书架是为会员准备的。仔细看,这些书架被分割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每个会员可以认领一块作为自己的专属书架,带上自己家里的书放到这里来分享。图书馆还贴心地为会员准备了定制书挡,可以刻上自己的名字与座右铭:“打开一部书,展开一道地平线。”“在书里与世界相逢,千山万水;与自己相遇,不离不弃。”……即便素未谋面,但是通过阅读这些书挡上的文字,似乎也在和这些书友神交了。

一见图书馆的创建团队一共由8个志同道合的书友组成,创始人之一的杨俭秋告诉记者,一见更多的还是想做一个基于社区的线下文化内容平台,所以开在不同区域的一见会根据附近的社区人群特点和需求,做出各自不同的风格细分。而且在一见,不仅可以共享,还可以共建。在他看来,这也是一见非常重要的基因之一:“对B端来说,我们欢迎内容创作者进入空间,一起做内容共创。对于C端,我们提供的是内容消费场所,比如邀请学者做场讲座,又或是邀请老师教授……渐渐地,不少内容的创作者也正是来自本社区。”

率先将独立书店概念引入国内的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曾说过:“如果一家书店跟城市的精神生活没有关系,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或者后天死;如果跟城市的精神生活契合的书店,即使今天可能活得困难,明天的日子会改善,后天会活得很快乐。”那对于像一见这样的独立图书馆来说,也是如此吧,从2019年的一见倾心到2022年的一见如故,让更多人加入进来,感受阅读带来的自由与快乐。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