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这位90后沪语配音师,用精妙的方言撩拨粉丝心弦
2022-12-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众多B站UP主中,90后的杨渤文无疑是独树一帜的。这个胡子拉碴的粗犷青年用沪语为动画片配音,他尤为擅长在繁浩的沪语中寻找那些极其妥当贴切的词汇,以此撩拨粉丝们的心弦,激起他们的共鸣。作为一名沪语的骨灰级使用者,刚过30岁的杨渤文在过去的每一天都在用沪语表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在他眼里,沪语是如此精妙准确,以至于在很多场景中,除了沪语他无法用其他语言去表达。杨渤文已经意识到,他现在做的事对于普及和推广沪语是有益处的,所以他决定继续自己的事业,并且进一步研究沪语,为了更多人能流利地说沪语而努力。

 ◇ 沪语是交流的“密码” ◇ 

动画片《电锯人》里有一个情节,主人公拿出了一张十块钱付款,杨渤文用沪语为之配音时脱口而出“一张分”,结果没想到击中了很多网友的心,弹幕上相当热闹,不少人感慨现在的小孩子应该都不知道“一张分”是什么玩意儿了吧,他们估计连纸币的样子都是印象模糊的。

因为沪语,大家聚在一起热烈讨论,追忆往昔,尽情地抒发情怀,这是杨渤文作为一个动画沪语配音师最享受的时刻。“现在都在说沪语危机,但其实还是有很多人热爱沪语的,大家因为沪语而走到一起,太开心了。”杨渤文说。

所谓“沪语危机”,是人们感慨现在的90后和00后都不会讲沪语了。但是作为一个90后,杨渤文就从来没有和沪语疏离了。小时候读书也赶上了普通话推广行动,说沪语在学校里明令禁止的。学校里不让说,杨渤文就回家说。杨渤文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说着一口标准的沪语,还有意识地培养杨渤文对沪语的感情。像“笃笃笃,卖糖粥”这样的沪语儿歌,杨渤文很小的时候就滚瓜烂熟了。

杨渤文相信,有很多同龄人与自己一样,对这座城市的方言是具有很深的情感的,这是他们之间的“密码”,有人虽然已经说得不那么娴熟,但依然热爱。杨渤文后来学了珠宝鉴定专业,在当了几年平淡无奇的珠宝鉴定师之后,他2016年开始全职在B站上做自己的动漫音乐乐队,而突发奇想要为动画用沪语配音也是那个时候的事。

 ◇ 沪语对动画有加持作用 ◇ 

杨渤文从小喜欢日本动漫,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基本的日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其实沪语涵盖了日本几乎所有的发音,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用沪语来为日本动漫配音,在语气语调的模仿上还是比较方便的。

所配的第一部作品是6年前相当火爆的《甲铁城的卡巴内瑞》,之所以选这部片子,除了沪语和日语的某种相似之外,杨渤文还觉得,剧中那个爱吐槽的女主角如果说起沪语会相当形象生动。杨渤文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一些章节来配,结果网上就炸开锅了。很多网友找上来说,没想到沪语配音那么有意思,一点没有违和感,反而给动画片增色不少。

所谓沪语对动画的加持,这一点杨渤文也是深有体会的。在他目前正在做的《间谍过家家》系列中就经常出现这样的局面。小朋友吃饭哽住了,当爸爸的关照吃得不要太快,结果杨渤文用了“急吼拉吼”这个沪语词汇,懂的人就会心一笑;碰巧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杨渤文用了“了么上头”,也是相当形象;至于“瓜三”“豁西”这样的沪语词汇,也总是可以增光添彩的。

现在很多网友都在追看杨渤文的沪语配音动画,他最火的一段片子《上海洋囡囡》点击量突破了14万。自己的沪语配音能火成这样,杨渤文之前是没有想到的,他觉得这些配音一定是击中了网友内心的一些区域,从而引起了他们的共情和共鸣。

 ◇ 普及推广沪语任重道远 ◇ 

别看杨渤文在台上办演唱会时霸气侧漏,其实在生活中他还有一些质朴的腼腆。在决定用沪语为动画片配音的时候,他也应该没有“要普及和推广沪语”那样的高度,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随着粉丝的不断增多,杨渤文最近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一些更深的思考。

杨渤文告诉记者,很多事情要反着来看,比如他小时候读书,学校里禁止说沪语,这其实是说明当时会说沪语的孩子很多。20多年过去了,这几年沪语进课堂,连公交车报站都开始用沪语了,这恰恰说明现在说沪语的人少了,沪语到了不得不推广普及的地步。

杨渤文觉得,沪语对这座城市来说真的很重要。他当年学珠宝鉴定,老师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会说沪语,因为未来他们所面对的客户很多是上海中老年人,会说沪语,可以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而生活中有一些情境,似乎又只能用沪语去描述,这本身就说明,沪语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某些特定文化,哪一天沪语消失了,这些文化也就消失了。

杨渤文的粉丝大部分是青年人。他们有的看到这些沪语配音作品很是感慨,过来找杨渤文劈情操,讲情怀。也有的是属于遗忘沪语的那一代,听还听得懂,但讲已讲不好,他们也想通过杨渤文的视频来提升沪语水准。对于自己的粉丝,杨渤文也都把他们当朋友看,交流起来也是掏心掏肺的。能够为沪语的繁荣做一点事,杨渤文觉得这也是他作为一名上海青年人的本分。

对于未来,杨渤文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他想将配音的动画片范围进一步扩大,比如可以尝试着为国漫配音。他也将和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等单位合作,去为沪语的推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