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征集亮出2022年成绩单:全年新增700余件/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1月5日,“载获济济——中共一大纪念馆2022年度藏品征集成果展示会”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举行。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进入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共一大纪念馆建馆70周年。中共一大纪念馆通过接收捐赠、有偿征购等方式广泛开展文物征集工作,让2022年馆藏品征集数量达700余件/套,成绩斐然。
公文包、老物件、珍贵照片等文物展露真容
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保管部负责人介绍,在前人的努力下,一大的藏品事业更是具备了丰厚的基础。“馆内收藏有自鸦片战争以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藏品,共计54600余件/套,实际数量12.8万余件,其中文物类藏品实际数量为45600余件,珍贵文物在文物总数中占比达60.7%,一级文物实际数量420件。尤其是中共创建时期的文物和文献,馆藏收集比较全面,其他时期文物藏量也很丰富,特别是有关近现代史和上海革命史的藏品,几乎涵盖了近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类文物数量位居上海地区前列。从类别上而言,钱币、徽章证章、期刊杂志创刊号、名人手迹、烈士遗物、信件、老照片等较为丰富,成系列的文物比较多。”
1956年李书城全家合影
如今,新时代的一大人继续继承前人的经验和开拓精神,在2022年全年共接收社会无偿捐赠500余件,其中实物379件、书籍76件、文件32件、报刊10件、照片13件。同时去年还三次参加公开拍卖会,进行了四次拍卖征购工作,征购入150余组藏品。这些藏品,时间跨度从建党时期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内容涵盖有与中共创建、中共一大会议相关的文物史料;各人民团体进行各种爱国活动所遗存的文物史料;革命烈士遗物;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重要历史见证物等。
本次展示会遴选出250余件/套重要藏品进行展示,其中不乏珍贵文物。如李书城后人李振亚捐赠的李书城生前使用过的公文包、老物件,李书城和薛文淑的全家福以及各个时期的家人合影珍贵照片,其中多张照片被鉴定为国家二级、三级文物。
李书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民主爱国人士,其胞弟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是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二人的上海家中召开。李书城及其家人的故事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书城生前使用过的公文包
1932年夏天,李书城应其学生、湖北省主席夏斗寅之邀,从上海来到武汉,再次就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民政厅厅长。这张“1932年5月李书城于武昌留影”的原版照片,由李书城幼子李声和的长子——李振亚先生向中共一大纪念馆无偿捐赠,照片背面有手书“民国二十一年五月摄于武昌”及两枚钤印。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第26届文物鉴定会上,经专家组认真审看和研讨,这张1932年李书城单人原版照片,被评为珍贵二级文物。
杂志伪装本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与此同时,1930年上海南强书局出版的杨骚译、綏拉菲莫维支著《铁流》、1933年天马书店印行的《鲁迅自选集》、1939年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的《苏联共产党(波尔什维克)历史》等6件/套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此外,还有1910年盛宣怀发上海创设中国红十字会并铸造铜质关防印的咨文、延安鲁艺时期抗战遗物冼星海首印稿、1949年米谷作《少年毛泽东》、1980年代手写1946至1949年间《地下工作点滴》等珍贵文献也都在展示会上亮相。
1948年《群众》杂志伪装本
1948年《群众》杂志伪装本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1937年12月11日,在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群众》周刊作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在武汉诞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党刊。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局势变化,《群众》周刊先后辗转于重庆、上海、香港,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失败,国统区共产党组织机构常受破坏,共产党书刊文献在国统区被严格查禁,多数地区共产党刊物只得以伪装本形式由地下党组织秘密发行,这就是当时伪装成普通杂志的《群众》。第1期名为《血不是水》,第2期名为《七十一个老板的商店》。翻开伪装的封面,可以看到其中有《阶级关系与统一战线》和《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等进步文章。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群众》周刊顶住反动统治者的巨大压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铁流》1930年由上海南强书局出版,杨骚译、綏拉菲莫维支著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党加强理论学习,毛泽东同志提议各省省委创办一份理论刊物。抗日战争胜利后《群众》周刊未能随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出版,因此,在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中共江苏省委的机关刊物沿用了《群众》的刊名,并采用了毛泽东同志手迹“群众”二字。1958年8月1日,《群众》杂志正式创刊。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表示,在守护初心的新征程上,中共一大纪念馆将继续加大对革命文物的征集保护和利用。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助力城市软实力提升,让丰富的征集成果更加立体地动起来、“活”起来,成为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力量源泉。努力把中共一大纪念馆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呈现高地、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和阐述高地、中国共产党创建故事的讲述和传播高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