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人代会共收到50件议案734件建议,这些声音与你共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今年是本届市人大代表履职的开局之年,尽管有近6成是新任代表,但全体代表都快速进入履职角色。截至1月13日下午3时30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大会秘书处代表议案工作组共计收到议案50件,其中代表团议案8件。截至1月14日上午10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大会秘书处共接收代表建议734件,其中,24件由13个代表团提出,710件由339位代表提出。代表们在会场发出的声音与你共鸣。
议案数量和十五届人代会一次会议相比增幅明显
依法提出议案,是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本次人代会是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大会,尽管新代表数量较多,但议案数量和十五届人代会一次会议相比增幅明显,充分显示了新一届代表们履职积极性较高。
这50件议案中,15件涉及城建环保,12件涉及社会建设,7件涉及科教文卫,其余议案则涉及财政经济、监察司法、法制综合、农业农村等领域。内容紧扣本市重点工作,聚焦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浦东新区引领区建设,关注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热点焦点问题,助推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比如,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浦东代表团建议制定《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引领区条例》,通过立法固化改革成果,深化制度开放。刘晓红等代表建议,加快制定《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建设的若干规定》,推动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徐枫等代表、杨昕巍等代表建议,修订《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为上海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谢吉华等代表呼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规,继续推动国家重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转型。
在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也涌现了许多高质量议案。多位代表提出,加强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监督,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洪程栋等代表、孙军等代表建议,就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开展综合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赵爱华等代表建议制定《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加强上海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水平,提高土壤污染监管水平。
记者了解到,议案审查委员会在听取相关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意见后,经认真审议,建议将本次50件议案全部转为大会议案,提交主席团会议讨论决定。
以老带新传承经验代表建议开启履职新起点
以老带新、传承经验,让新代表迅速成长。新任代表通过加强初任履职学习,准确把握代表建议的法定要求,在会期提出了许多质量较高的代表建议。大家在代表建议中直接写明了意向承办单位、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相关政策依据,说明代表事先已经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的建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连任代表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初任代表履职学习班、代表团组团会议、大会期间等场合与新代表深入开展履职交流,主动传授履职经验,积极转化履职成果。
另经初步统计,在734件代表建议中,223件涉及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172件涉及教科文卫方面,165件涉及财政经济和预算方面,82件涉及社会建设方面,其他建议还涉及监察和司法、农业与农村、人大工作等。
从内容上看,代表建议重点关注提升科技“新引擎”、推动城市转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比如,有代表提出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全链条融合发展、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等建议;还有代表建议为青年科技人才设立“安居工程”计划、培养与发展高端科研仪器研发人才队伍、加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有代表提出加强支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一网通办”功能。
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代表重点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改善居住条件、养老托幼服务等,提出了推进中高职和技校毕业生就业、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打造老年人友好型“美丽家园”、加强“两旧一村”改造、提升养老助餐服务能级、数字赋能居家养老服务、完善上海托育支持政策等建议。
记者了解到,会后,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将会同市政府办公厅等部门,及时启动今年全市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力争高质量完成全年代表建议工作。完善代表建议全流程工作机制,为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办理、反馈等各环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同时,加强代表建议督办,推进督办工作形成闭环,督促代表建议办理落地见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