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这群年轻人依然奋战在一线
2023-01-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范彦萍 顾金华 刘春霞/文 郭容、吴恺/图、视频

大年三十,申城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但在上海大街小巷中,还有很多坚守岗位的年轻人:环卫工、社区医生、工程师、红色讲解员……他们牺牲小家团圆,默默坚守岗位,为你我的幸福守望,保障百姓安康。

▎一线环卫工李子良

  “看着整洁的街道,觉得每一份付出都是值得的”  

清晨5点,天还未亮,1999年出生的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海浦保洁分公司平凉清道班冲洗车驾驶员李子良就顶着严寒开工了。

驾驶着小型冲洗车穿梭在杨浦滨江和平凉路街道的各个道路上,直到中午12点半,这个班的工作才告一段落。“大型车只能在机动车道上驾驶,小型冲洗车比较灵活,我们可以到人行道上,也可以下车步行。”

作为一名清道班高压冲洗车驾驶员,老家在安徽的李子良已经在上海度过了工作以来的第二个春节。“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班组里的同事们也都陆续回家过春节了。说实话我也想回家,毕竟已经好久没回家过年了。但考虑到班组里的其他同事有的已经五六年没有回家团圆了,我主动把机会让给了他们。”

春节期间小型冲洗车主要任务是对高标准保洁路段、上街沿人行横道及路面易污染道路进行高压冲洗确保人行道及部分路段的干净整洁。李子良介绍说,杨浦滨江附近的一些路段属于高标准保洁路段,比普通保洁路段要求更高,需要每天冲洗。其他一些路段,如果接到路面扫地工人的爆料后,他也会第一时间赶过去。

春节期间部分同事回老家了,工作量增加,他感到压力有点大,但看着整洁的街道李子良觉得自己每一份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关心和关注我们环卫工人员。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和默默的付出为这个城市的整洁美丽作出贡献,我们是城市的美容师同时也希望获得应有的尊重。”李子良说。

当被问及春节后会不会错峰回家时,李子良表示“可能不会回了,节后很多商家都开业,又要忙起来了。”

▎社区医生张文静

  “春节‘不打烊’,让万家灯火有‘医’靠”  

家庭医生是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即便是在这个春节假期,他们也将坚守在岗位上,只为让辖区百姓更好地过好新年。

今早,在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文静将一位患者安排住进社区医院的病房。张文静是病房的负责人,整个春节期间,很多医护人员都将坚守在岗位上,这样就能让居民的健康多一份保障。除了病房,张文静同样承担着家庭医生的职责。为方便管理,她把微信留给了很多患者,电话同样对外开放。

“这段时间,居民的咨询量是很大的。居民各种问题都会问,比如说在家里发烧了,怎么办?怎么吃药?新冠后期老是咳嗽会不会得肺炎?胸闷气喘会不会有心肌炎?我都会及时回答。”春节期间,家庭医生团队仍然会24小时在线,全天候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监测转诊等服务。

昨天上午,张文静再次上门去看望了几位康复的患者。她一再提醒有基础病的老年居民,定期量血压、测血糖,按时用药,随时关注病情;同时要注意个人防护,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那么多年了,和居民就像家人一样,总归有不放心的地方,只要有空就多问几句。”张文静表示。离开居民李阿婆时,老人一直在往张文静口袋里塞花生、糖果等各种零食。“阿婆,我们不能收任何人的东西。您的心意,我心领了!”张文静说,来自居民的这份心意,常常让她非常感动。为了保证市民的输液、就诊、配药需求,这个春节长假,沪上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打烊”,每天都会对市民开放。目前各大社区医院药物相对充足,同时也为有需要的重点人群提供血氧监测服务。

从今天上午开始,张文静的微信短信快要“炸”了,居民朋友们纷纷发来祝福短信。对于张文静而言,这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就在不久前,张文静的父亲因为身患重症动了一场大手术,今年过年不能回老家去看望老人,这是张文静唯一感觉遗憾的事。张文静说,她的新年愿望很简单,希望所有的居民朋友都能健健康康地过好年,这样即便再辛苦付出也值得了。 

▎北横通道工程师尤士杰

  “在项目上发光发热,助力市重点工程早日通车”  

大年三十,在虹口区北海宁路与乍浦路交叉口,上海市重点工程的北横通道仍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

这是上海新交通“动脉”,也是上海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城际交通网的重要一环。尤士杰是上海建工北横通道7标段项目工程师,今年的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北横通道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大家在项目上克服了很多困难。”尤士杰心里充满感慨。北横通道主线匝道基本都在周家嘴路城市主干道上面施工,涉及大量的交通翻交工作,例如整体管线搬迁,工程难度高。

去年12月底,北横通道7标已经完成了整个过站施工,第二段区间安国路井也成功地完成了二次始发工作。“北横7标属于市府的一号工程,通车在即,许多技术岗位技术条线同事都跟我一样都奋战在一线。”尤士杰说。

春节无法回家团圆,在尤士杰的心里,对家人既有遗憾,也有亏欠。“好在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的工作,鼓励我在项目上发光发热,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使项目工程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早日建成通车。”

谈到他的新年愿望,尤士杰首先想到了自己的项目团队。“我们团队非常有凝聚力,希望项目里的青年同志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工作进步,更上一层楼。”

▎红色场馆一线讲解员马晓瑜

  “用最热情的服务,让参观者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  

马晓瑜是一名来自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95后讲解员,身为一线接待工作者,春节期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她倍感荣幸和自豪,因为不仅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还有同事们的陪伴和关心。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团队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们,为了照顾长时间没有返乡的外地同事能够安心回家过年,她认为大年三十奋战在岗位上是一件特别值得且有意义的事情。“团队里的小伙伴们互相协商、相互调剂,还会提前赶回来轮班交接工作,体现了讲解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团结性。”

在春节值班期间,为了让参观者有更好的游览效果和观展体验,除了完成讲解接待的任务,她还将在服务台完成日常咨询工作,耐心解答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的咨询和疑问。为电话咨询和现场咨询的参观者做出答复和指引。“今年的春节比往年多了一丝寒意,但春节期间值班的讲解员们将用最热情的服务,让参观者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

做好场馆的守护者、党史的研究员、理论的宣传兵、守护好红色圣地,是二大讲解员一直以来不变的初心和承诺。也因此,马晓瑜在讲解过程中做到因人施讲,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位参观者,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把党史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每年的春节假期,她都会坚守岗位为参观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对她来说,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每当看到参观者真挚的眼神,质朴而热烈的情感,就仿佛收获了感动和力量。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建党初期的峥嵘岁月。”马晓瑜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多的参观者走进首部党章的诞生地,走进这座石库门里的纪念馆,感受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在辅德里“明灯”的指引下,点亮信仰之光,也被这光芒所照亮。红色信仰需传承,时代使命需延续。“我将继续守护红色圣地,用心用情讲好二大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浦东公安分局特警支队的特警张波

  “用行动诠释着新年最坚毅的‘警色’”  

除夕夜的天很寒、风很急,东方明珠之下,处处花灯璀璨,特警队员们正一丝不苟地开展驻防步巡工作,确保小陆家嘴区域的安定、有序。浦东公安分局特警支队的青年特警张波和同事用坚定的步伐向人民群众“拜年”,用行动诠释着新年最坚毅的“警色”。

特警作为守卫城市安全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力量,同时也用双手践行着他们“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有次在小陆家嘴武装巡逻期间,遇一男子十分焦急,他连忙上前询问。原来他的手机在附近遗失怎么也找不到,张波一边安抚一边帮忙拨通了失主手机号,在与捡到其手机的路人沟通释法后帮该男子拿回了手机。

今年是张波赴外省市公干归队后第二个年头,也是连续第二年除夕坚守在巡逻岗位上。同在一座城市,却无法与家人团聚,张波只能利用公歇时间简单地与家人通过视频送上了新年祝福。但是,张波说“无论身在何方,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春夏秋冬,那一抹‘特警黑’定会守护住城市的烟火”。

▎95后客运员陈晟昊

  “能让旅客顺利回家团聚,我们的工作就值得”  

上海小伙陈晟昊是铁路上海南站心尚雷锋服务台的一名客运员,今天是除夕,他又是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工作5年多来这是我经历的第五个春运,也是第四次除夕值守。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有些遗憾,但是能让很多旅客顺利回家团聚,我们的工作就值得。”陈晟昊说。

作为心尚雷锋服务台的客运员,陈晟昊上班时的工作内容有些“杂”,一方面他要在候车区服务台解答旅客的各种问询。另一方面,如果有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旅客有需求,他要引导这些旅客进站出站、上车或购票。此外,陈晟昊还要处理车站的遗失物品,不管是旅客在站内遗失的还是列车移交下来的,都要登记、整理、寻找失主。

“除夕上班,其实从工作量和客流量来说是比前几天高峰时要少的,因为长途旅客大多都已经提前走了,除夕当天出行的基本是短途旅客,赶在当天回去吃年夜饭。”作为一个95后,陈晟昊工作只有五年多,但却有四年都是除夕值守,为了能尽量一家人过除夕,这几年的除夕夜陈晟昊的父母都是到离南站比较近的姨妈家吃年夜饭,等他下班后再接他一起回家,“家人很支持我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做一休一’,很多人乍一听会很羡慕,但其实所有节假日我们也都是‘做一休一’,不管是国庆长假还是春节长假,都没法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陈晟昊坦言,每逢节假日,铁路人都是更忙更累,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能让很多人团聚,就觉得所有疲累都是值得的。

“新的一年,我希望铁路客流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人们能快捷、平安出行,也希望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更上一层楼,为旅客提供更便捷周到的服务。”陈晟昊说。

▎春运“暖冬行动”志愿者陆秋琪、仇英敏

  “少了相聚的时间,但多了一份保障市民出行的责任心”  

年三十早上八点,春运“暖冬行动”志愿者陆秋琪已经在南浦大桥终点站开始一天的工作,“今天是大年三十,乘客不多,但旁边就是长途汽车站,所以有不少过来咨询的旅客。”

陆秋琪和仇英敏是久事公交65路一对夫妻档,春节期间,仇英敏依旧执勤于65路北区汽车站,履行调度员岗位职责;陆秋琪根据车队安排,分别于65路南浦大桥和车队本部执行管理值守任务,每逢过年休假7天,他们夫妻二人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坚守春运岗,少了相聚的时间,但多了一份保障市民出行的责任心,连续三年为春节营运保障工作做出贡献。

据了解,春运“暖冬行动”志愿者来自上海6家主要交通业态单位招募的744名春运青年志愿者,主要为在职青年员工以及高校在沪大学生。自春运“暖冬行动”志愿者上岗以来,已累计服务时长7354小时,累计服务人次33310人。

谈到新年愿望,陆秋琪笑着说:“我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

▎交通执法人员俞仕鹏

  “确保市民安全出行,平安就是最好新年贺礼”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春佳节意味着阖家团聚,但对于俞仕鹏这位交通执法人员而言,过年则意味着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保道运安全,守市民平安。

春节将至,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公交枢纽点位客流密集,返乡市民激增,“春节期间的工作重点是监督公交秩序顺畅、检查营运车辆安全,确保市民能平安出行。”俞仕鹏说,对所有交通执法人员,平安就是最好新年贺礼。

执法之余,他还要做好服务工作,由于对火车站环境的不熟悉,很多返乡打工者向执法人员寻求帮助,该如何走,应如何取票等,俞仕鹏总是耐心解答,亲力亲为指点路线解答疑问,只为让他们感受上海城市的温暖,顺利平安返乡。

坚守岗位换万家团圆,只要执法工作得到市民的肯定与满意,就对得起身着的这身制服,新春佳节,能为上海作出一点贡献,他由衷感到自豪和值得。

▎90后便利店店长陈翠

  “只要你需要,我就一直在。”  

清晨5点,良友BK24光明便利屋通北路店的橙色招牌亮了。店内,90后店长陈翠正在一边搬货理货,一边准备早点。这些温热可口的美味必须在6点前一一上架。她说,顾客的选择多一点,心里就踏实一点。

6点多,王阿姨和小谢前后脚进了门,他们是店里的老熟客了。去年王阿姨行动不便,陈翠每周都给她运粮运菜,硬是没让老人饿上一天。小谢是隔壁顺丰的快递小哥,和陈翠一样,他早五晚十,生活非常忙碌。陈翠总会细心地为他预留2份餐食,为他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春节期间,陈翠一个人坚守岗位,她还会去别的门店帮忙。节日里顾客不多,但只要有人需要,她就会一直坚守。对陈翠来说,能给市民营造一个便捷生活的小小天地,能每天和老熟人聊几句,这就是她选择坚守的理由,就是她心中的光明温暖。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医生孙友提

  “为了疫情的胜利我愿意奉献一切”  

春节临近,健康守护不停歇。在万家团圆时,总有一群急救人在抢救生命的“生死时速”中度过,声声救护车警笛的背后,不仅是一场又一场和死神的搏斗,更是一年又一年团圆缺席的坚守。

孙友提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一名急救医生,从疫情开始以来一直坚守在闭环转运的工作中,在工作中时时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尽自己最大努力照顾好每一个病人。他说,每一次把病人送达目的地,听到他们说“谢谢,你们辛苦了”自己心里都暖暖的。“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的肯定,为了疫情的胜利我愿意奉献一切。”

三年来,孙友提都是在工作的岗位上过的春节,今年在政策放开后,家里人就很期待地问他,今年过年有什么打算:要不要回家过年?“我当时很模糊地回答:到时候看情况再定。看到家人失望的表情,我解释道:现在院前急救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志愿者来支援我们,我怎么可能会脱离岗位,我要一直坚守岗位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现在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作为一名急救老队员,我深知坚守岗位守护健康是我们的责任,我义不容辞再次选择了留下。”

他分享了自己的新年愿望:来年春暖花开,一切恢复正常,大家身体健康,自己能有机会陪伴家人回老家看看。

申通地铁维保工务综合大修部张家亮

  “不能辜负老百姓对我们的信任”  

2022年12月,张家亮的宝宝刚出生,继而迎来的就是2023年的上海地铁部分区段的春节期间停运施工。在小家与大家的抉择前,张家亮与家人沟通后,决定在施工现场过年,全身心扑在工程上,保障施工顺利完成。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深知自己肩膀上的重担。在项目施工筹备阶段,他事无巨细地牵头准备着各项设计、协调和汇报工作。

根据天气预报显示,春节期间可能会迎来间歇性的小雨,为保障工程安全有序进行,他此前还特意根据不同的天气状态制定了不同的方案和策略。张家亮说:“既然在春节进行停运施工,那我们就一定要拿出最好的姿态,尽可能考虑得更全面些,不能辜负老百姓对我们的信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范彦萍 顾金华 刘春霞/文 郭容、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