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百岁老患者新春前康复出院!看幕后的医护如何让“老熊猫”转危为安?
2023-01-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通讯员 殷志军 陆翔/文、图

手捧着艳丽的鲜花,带着枫林社区卫生中心全体医务人员的关爱,在新春即将来临前夕,百岁寿星郭老伯在家人和中心医护人员的护送下康复出院了。基层医护人员成功救治新冠百岁寿星的喜讯,使大家心头升腾起阵阵暖意。

“老熊猫”之所以能转危为安,回家过春节,和家人团聚,这与徐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付出的人性化服务、精细化照护分不开。

 枫林  百岁寿星老宝贝被安全护送回家 

百岁寿星的二女儿郭女士告诉记者,去年12月24日,家里全阳了,百岁父亲咳嗽不停,血氧饱和度低于92%,家里呼吸机用上也无济于事,于是就来到市级医院。但医院病房紧缺,经诊断,老人肺部大面积感染,加之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急需进行综合治疗。

无奈膝下儿孙均在国外,年过七旬的两个女儿,自己也刚阳康。听说社区也可以诊治新冠感染,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老寿星的家属便来到了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想到得到了全方位认真的精心照顾和治疗。入院后,因疫情防控需要,亲属暂时不能与老人见面,十分担心。但病区的医护人员将老人的诊疗情况及时和家属沟通,在医护人员全力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下,老人的病情日趋好转。

“针对性用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体位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全方位护理。”病区主任周鹏、护士长吴颖华告诉记者,病区收治了20余位病人,门诊补液达到600余人,病房24小时全天候运转,咨询电话24小时服务。二、三级医院重心下沉社区,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后续的治疗和康复,缓解了大医院就诊压力。百岁寿星郭老伯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中心副主任陈碧华透露说,百岁寿星入院时脸色苍白,精神萎靡,气促气喘,频频咳嗽,卧床不起。CT显示为明显肺部感染,从1月3日至16日,短短半个月,老寿星已经可以搀扶着下床走动。

在离开病房时,老寿星坐在轮椅上,衷心感谢付出辛劳的中心党政领导、全体医护人员及其护工,表示自己劫后重生,非常开心,回去一定遵医嘱好好康复。临行前,中心特派车将寿星安全护送回家,医护人员也一再嘱咐家属及老人回家康复休养的注意事项,中心也会进一步做好随访健康管理。

 长桥  多渠道扩容增能,确保周边居民有“医”靠 

这样的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在徐汇区的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上演。

作为守护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次增设了发热哨点候诊区域,贴心满足病患的就诊需求。优化流程,设置发热哨点分诊处;优化就诊程序,由专人引导至发热哨点诊室就诊,保证有序就诊。

据介绍,该中心统筹全院医生及时充实发热哨点医生力量,保证发热哨点诊室医疗救治功能正常进行。还提供每周七天不停歇发热诊疗服务,发热哨点工作时间延长至20:00。辖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家庭医生门诊,进一步实现居民身边有发热哨点功能。

据了解,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完成第一轮发热诊疗扩容的基础上,已全力进行第二轮扩容增能,全力分流上级医院病人。

目前,卫生服务中心的吸氧位已从原先的4个增加到现在的17个,对于有居家吸氧需求的患者,由发热哨点开具“氧气票”,实施居家氧疗。

门诊输液位由原来的60个增加到80多个,每天的输液护士也增加到了5名。想尽办法增设病区床位数,加强上下级医院联动,第一时间分流大华医院下转的住院病人,床位使用率接近100%。

为满足重点人群的用药需求,目前卫生服务中心已配备了Paxlovid小分子药物,抓住“黄金72小时”,对符合指征的重点人群感染者,可由门诊、发热哨点、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病区全科医生申请评估,及时使用上抗病毒口服药,做到“早干预、早治疗”。

为加强人群管理,家庭医生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多种方式对社区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监测。服务中心还多方筹措指脉血氧仪,并将“血氧饱和度”纳入对重点人群感染者健康监测内容。卫生服务中心对外咨询电话保持24小时运行,确保周边居民有“医”靠。

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作为后方的药品供应站,药剂科每天也在上演着“争分夺秒”的场景。这段时间,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药品供不应求,卫生服务中心一度面临药品严重紧缺的状况。药剂科的工作量也比之前翻了几番。针对紧缺的对乙酰氨基酚等药品,药剂科经过协调,通过拆整零发、中成药替代等方式,尽量缓解相关药品紧缺的局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通讯员 殷志军 陆翔/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