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批“篆刻进校园”课程试点校授牌
2023-03-0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已有近2000年历史的篆刻艺术正在成为上海中小学生“大美育”课堂的亮丽名片。3月1日,上海市第二批“篆刻进校园”课程试点校授牌,同时,申刻教师印社正式成立,将推动更多学校参与到篆刻艺术普及和创作中。

  “小众”篆刻艺术成为学校美育亮丽名片  

中国篆刻历史悠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18年6月,上海市艺教委就成立了篆刻专业组,并于2019年4月启动了“篆刻进校园”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选定了109所学校作为试点校。此后,上海每年举行一次大中小学师生的主题篆刻展,主题从“庆祝抗战胜利75年”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围绕“四史”立体展现了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不仅推动了篆刻艺术的蓬勃发展,也让篆刻这项小众艺术步入“大众”视野,成为上海学校美育工作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针对篆刻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些挑战,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师开展教学,2020年3月,上海启动了推进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资源《篆刻(初级、中级)》的编撰和出版工作。《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资源——篆刻》问世后,2020年12月首批篆刻课程试点校授牌。此次授牌的是第二批课程试点校,包括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园南中学、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学校、上海市奉贤区博华双语学校。

园南中学校长史晓燕介绍,初中是积淀学生文化底蕴的关键时期,篆刻艺术涵盖了文学修养、政治历史、艺术审美、图文设计等多学科知识,让孩子学会用刀笔铭记生活和思想,是提高汉字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五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但2018年前,因为师资匮乏、工具安全、课程资源等因素,使得学校的篆刻教学发展缓慢。而自“篆刻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不但在师资培训上有名师名家指导,“篆刻进校园”项目组的专家们还多次走访学校听课评课,为老师的教学规范化和课程创新搭建展示平台。如今,经过几年的实践,园南中学已形成了以分层课程、社团活动、艺术坊建设、跨学科研究、环境建设为核心的工作内容,以红色篆刻、承办展赛、展厅效应、辐射带动为特色的品牌活动,逐步形成科学且生动的篆刻教育发展范式。

  申刻教师印社成立  

授牌仪式上,申刻教师印社也正式成立,第一批申刻教师印社在浦东、黄浦、虹口、嘉定、普陀设立教研基地,促进教师成为篆刻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研究者和创造者。充分发挥好篆刻教研基地,探索构筑区域篆刻教育发展路径。同时,还将以数字化赋能传统篆刻技艺,探索数字篆刻,让传统文化焕发出鲜活的时代魅力,将弘扬传统文化和美育教育落到实处。

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王磊介绍说,虹口区“篆刻试点学校”复兴高级中学、继光初级中学、江湾初级中学、上海市海南中学、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红旗小学、中州路小学等七所学校集群发展,努力推动虹口成为上海市“篆刻育人”优质试点区。目前,虹口区正推进“社会大美育”的实践探索,此次申刻教师印社成立并在虹口设立教研基地,是“大美育”工作推进的创新举措之一。“相信在学校、教师、社会资源各方的努力下,一定能推动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美育特色项目建设,一定能推动与文化自信结合的美育+大思政建设,也一定能惠及更多的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表示,“篆刻进校园”四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篆刻艺术如何在新时代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探索,要以篆刻为载体,不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以申刻教师印社为抓手,扎实开展工作,打造一支优秀的篆刻教师团队。此外,还要努力推动本市“篆刻进校园”工作全面发展、高位均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