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思考婚姻的本质,易卜生作品《玩偶之家》再度回归上话
2023-03-1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王欢执导,麦朵、顾鑫、杨宁、温阳、兰海蒙、尤美联合主演的易卜生戏剧代表作品《玩偶之家》于本周末回归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该剧将持续上演至3月19日。

新版阵容的再度演绎,获得了现场观众的热议和掌声。“一部引人思考婚姻本质的剧,易卜生1879年写的作品放到现在的舞台上毫无落伍之感,好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演员演绎业务能力强,基本功扎实,演技也非常流畅。舞台呈现和音乐编配很棒,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上演。” 

 ◇ 全新解读经典的时代意义 ◇ 

走进剧场,伴随着音乐的律动,6位演员所饰演的角色也同时在台上各自忙碌着,和现场观众共同开启剧场时间。《玩偶之家》与观众共同探讨了这样一个话题:拥有美满的婚姻、可爱的孩子、宠爱自己的丈夫、可以倾诉的朋友……生活,是否就会因此而圆满?

《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首个引起轰动,时至今日也是他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剧本。出版之初,由于对当时的欧洲人而言,没有任何事物能比婚姻的契约更神圣,因此《玩偶之家》对婚姻的描写,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然而,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却因易卜生“乐于不带偏见地审视社会的精神”而感到振奋。由于娜拉离家出走与传统行为和戏剧惯例的背离,她在离家时砰的一声关上门的行为也已成为该剧的代表。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也开始上演《玩偶之家》。1918年《新青年》还特别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在此期间,鲁迅、胡适、茅盾三位“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也分别从各自的不同角度对《玩偶之家》进行了解读和价值评判,折射出了他们当时对女性解放思想的新思考。

上话演绎的这个版本目前已经进入第三轮。对于导演王欢来说,第三轮更像是新一轮的审视和发展:比如戏剧关联是否足够缜密?表演层次和人物脉络够不够清晰准确?戏扣得是否无缝?……作为本版《玩偶之家》的导演、剧本翻译兼舞美设计,王欢多角度的参与给了这个剧场作品天然的作者性和更强的整体感。

在王欢看来,“每一个时代被重新翻开的《玩偶之家》,都应该有它的不同。时代在变化,我们用经典思考当下,在今天的中国,多数的女性都是有选择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的,但前提是需要更多的人看到并重视‘别人’的存在,去认可别人的选择。这部作品,有关于启示真相——关于美学、情感与精神层面的真相;也有关于角色——角色人性所具有的复杂与矛盾,给予他人的爱以及突然面对了真实的自我。”

 ◇ 创新的舞台设计注入当代性 ◇ 

承载戏剧矛盾的舞美空间被设计成了一个“家”:客厅、卧室和书房之间没有分割,六位演员自由穿梭其间,相遇、碰撞、蜕变……全程在场,没有人真正走出过这个空间。墙壁、桌椅、壁炉、书架等家居元素都被涂成白色,仿佛容不下任何秘密。一切都看似日常,但种种细节却又透出危险与怪诞:姿态乖张的树从客厅长出,似乎下一秒就要掀翻屋顶;气氛本该温馨的圣诞舞会上播放着诡异的电子音乐,角色们带着动物头套盛装出席,如玩偶般与自己的影子共舞……而当女主娜拉的秘密被揭开后,整个空间在舞台装置的作用下开始扭曲变形,地板升起、家具纷纷坠落、演员被悬挂在半空——易卜生原剧本里的那扇触手可及的门变得触不可及……

相比上一轮的舞美设计,王欢在这版中也做了很多调整。特别是在“舞会”的片段,舞台前后更加强烈的灯光对比、更加怪诞诡异的音乐氛围,将奢华的上层社会和贫寒的底层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他还将“城市”的概念带进剧里,于是这个“家”被放回到与自然的变形结合,怪异的交错成一个无奈的互相接受的空间关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